(一) 电针
1.取穴
主穴:病灶上、下椎间隙,第2腰椎以下椎间隙、骶管。
2.治法
每次选择两穴。以毫针刺入,缓缓进针至蛛网膜下腔(切忌过度深刺和乱捣乱插,以免伤及脊髓),接通电针仪,徐徐调节至适当强度。输出的脉冲电流要稳定,防止突然增强,引起不良反应。刺激时间15分钟~20分钟,据症情而定,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电针仪输出线两极,宜接脊柱旁同侧穴,防止电流回路经过心脏。有严重心脏病者禁用或慎用。亦可在电针后,关元穴隔盐灸,连灸5壮,亦为每日1次。
3.疗效
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基础上,单用电针治疗28例,基本痊愈50%,显效21.43%[5]。电针加灸治疗7例,痊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100%[6]。
(二) 针灸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肾俞、大肠俞、次髎、环跳、秩边;(2)关元、中极、气冲、足三里、阳陵泉、太溪。
2.治法
先取第一组穴,均深刺用大幅度提插结合捻转手法,予以强刺激,反复运针1分钟后留针;继取第二组穴,以快速提插捻转之法,刺激宜弱,留针。然后,置艾炷(用艾条截成一寸长之小段)于针柄上点燃,使温热直透俞穴深部。二组都留针15分钟~20分钟。每周治疗两次。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者能不用依靠,行走如常人;好转:患者能走,但有时尚需依靠拐杖。
以上法治疗8例,均经用常规法体温基本正常的患者(发病15~30天),痊愈5例,好转3例[3]。
(三) 电针加艾灸
1.取穴
主穴:背部督脉穴(或无穴位的脊间)。
配穴:关元。
2.治法
主穴每次取2个穴点,直刺进针,进针方向与椎体保持一致,深刺至2.5寸~3寸,以不损伤脊髓为度。然后接通电针仪,从低频小电流量开始,逐渐加大,直至以患者能忍受为宜。留针20分钟~30分钟。穴位可交替选用。关元穴施灸法,先在穴区铺上一层细盐,上置一艾炷,连灸5壮。针灸均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日~7日。
3.疗效
以上法共治脊髓蛛网膜炎7例,结果痊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6]。
(四) 其他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注意呼吸情况,如为上升性脊髓炎,出现呼吸肌麻痹等症状时,应即考虑转科,组织抢救。
2.注意营养,加强护理。如尿潴留、除参照“尿潴留”节,加配针灸穴位外,可行导尿术;顽固性便秘,可予以灌肠。
3.针灸治疗本病,重在改善其截瘫等临床症状。所以,应根据病人情况,配合使用针对病因治疗的中西药物(包括激素、抗生素以及清热解毒化湿的中草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