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Ⅰ支痛加鱼腰、阳白,Ⅱ支痛加四白、迎香、翳风,Ⅲ支痛加地仓、颊车、迎香。
配穴:太阳、阿是穴、风池、合谷。
阿是穴:系指触发点(扳机点)。
2.治法
药液:654-2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
每次取患侧主穴为主,酌加1~2个配穴。用5号齿科针头刺入,待有触电样感或其他形式针感时,略退针,缓慢注射654-2注射液,每穴5mg~10mg。或当归液6ml。每日1次,发作不频繁者,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治疗75例,有效率达96%[3,4]。
(二) 体针(之一)
1.取穴
主穴:鱼腰、四白、下关。
配穴:夹承浆。
2.治法
Ⅰ支痛,取鱼腰。针法:以28号1.0寸~1.5寸针,从鱼腰斜向下方以30度角刺入0.3寸~0.5寸,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眼及前额时,提插3~5次。
Ⅱ支痛,取四白。针法:以26号1.0~1.5寸针从四白斜向上方约45度角进针。刺人0.5寸~0.8寸,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上唇与上牙等处时,反覆提插5~6下。
Ⅱ与Ⅲ支或Ⅲ支痛,取下关。针法:以26号2寸针,从患侧下关穴直刺进针1.5寸深左右,或向对侧下关穴剌 入约1.5寸当有触电样针感传至舌或下颌等处时,提插5~6次。如下关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加取夹承浆。针法:从夹承浆斜向前下方约30度角进针,刺入0.5寸左右,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下唇时,轻捣3~5次。
上述穴位,均取患侧。如未能获得所要求针感,应细心调节针刺方向及深度,直到满意为止。一般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症情重者可根据情况每日1次。
3.疗效
近期疗效判定标准:(1)疼痛消失:疼痛完全消失,且3个月内未复发者;(2)显效: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3)好转: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较前减少;(4)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以上法治疗26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痛止1481例,显效706例,好转24445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99.1%。其中562例痛止者,随访1~6年,复发者361例,复发率为64.2%[2,12]。
(三) 体针(之二)
1.取穴
主穴:听宫、合谷。
配穴:眼支加鱼腰;上颌支加颧髎;下颌支加下关、颊车。
2.治法
患者仰卧位,患侧向上,选用30号2寸毫针,先闭口取穴,快速直刺患侧听宫6~8分,提插平补平泻,使酸麻胀感向面部放射。嘱患者慢慢张口,在穴位四周斜刺或平刺3~5针,每针均有酸麻胀或触电感。留针30~60分钟,间隔10分钟运1人。余穴均每穴1针,捻转泻法,留针时间及间隔运针同上。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3.疗效
以本法共治疗85例,结果痊愈51例,显效2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11]。
(四) 电针
1.取穴
主穴:Ⅰ支痛:鱼腰、攒竹;Ⅱ支痛:四白、下关;Ⅲ支痛:地仓、颧髎。
配穴:阳白、水沟、承浆、迎香。
2.治法
据疼痛之神经支选穴,加取配穴2穴,均患侧。针刺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采用可调波,频率150次/分~60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留针通电20分钟~40分钟。留针期间,根据病人感应,略增大电流量1~2次,以维持重、胀、麻针感。每日1次,重者日可2次。
3.疗效
电针治疗66例,有效率87%~92.4%[5,6]。
(五) 全息针
1.取穴
主穴:第二掌骨桡侧近指掌关节处。
2.治法
药液:当归寄生注射液。
取双侧穴区,先以拇指按压,在压痛最明显处,将当归寄生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注射时用5号齿科针头,沿第二掌骨近指掌关节桡侧略斜刺人,待探测到有较强的得气感后,每穴注入药液2ml,3天注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述方法治疗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结果,临床痊愈46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3%[7]。
(六) 刺血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上星、囟会、五处、承光、通天、络却。(2)前顶、百会、(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
2.治法
每次取1组穴,两组穴交替使用。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出血,每次每穴出血1~5滴,如不出血可用两手拇、食指挤压局部出血。每周治疗2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治疗30例,结果临床痊愈2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一般而言,点刺放血治疗以某一支痛效果较好,两支以上合并疼痛效果较差;病程短者效果较好,病程超过两年者,效果较差[9]。
(七) 拔罐
1.取穴
主穴:第Ⅰ支痛:太阳、阳白;第Ⅱ支痛:颧髎、四白;第Ⅲ支痛:夹承浆、禾髎。
配穴:风池、合谷。
2.治法
根据病变的分支,每次取1~2穴。以三棱针在穴位上快速点刺2~3下,以刺入皮下为度,继以闪火法或抽吸法在该部位拔罐,留罐5分钟~10分钟,一般以每穴出血1ml~2ml为宜。同时,应注意观察,拔罐处须出现红晕(但不现瘀斑)。起罐后,可针刺配穴。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1寸,使针感向头顶或前额放散;合谷穴,针尖向心,刺入1寸,使针感向肘部放射。均用强捻转手法。上述治法,隔日进行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治疗多例,效果明显[10]。
(八) 挑治
1.取穴
主穴:下关、翳风、风池。
配穴:三叉神经第Ⅰ支痛加鱼腰、攒竹、阳白、印堂,第Ⅱ支痛加四白、巨髎、颧髎、太阳,第Ⅲ支痛加颊车、承浆、地仓、人迎。
2.治法
每次选主穴1个,配穴2~3个。常规消毒后,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取消毒三棱针1支,右手持针靠近穴区,左手食指轻轻将皮肤向针尖方向一推压,使针尖穿透皮,并作纵行挑破一0.2cm~0.3cm口子,再向下把皮下白色肌纤维挑断,直至肌纤维挑尽为止。用碘酒消毒,上覆盖小方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一穴挑完后再挑治第二穴。每隔7天挑治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治49例,结果临床痊愈19例,有效23例,无效7例,其有效率为85.7%[8]。
(九) 其他措施
1.针灸主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2.针灸治疗本病多有效果,如不能控制者,可改用其他中西医疗法,包括纯酒精封闭及手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