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针灸大全搜索:
 
   
 
 
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针灸大全 > 急症针灸 > 现代治疗/内科急证   
● 辩证论治
 内科急证
 外科急证
 妇产科急证
 儿科急证
 五官科急证
● 现代治疗
 急性症状
 内科急证
 外科急证
 妇产科急证
 儿科急证
 五官科急证
 剌灸法禁忌
 穴位禁忌
 内脏损伤
 神经系统损伤
 血管损伤
 针灸感染与折针
 针灸反应

  针灸大全 急症针灸
 
- 内耳眩晕病 -
【概述】
 
    内耳眩晕病,亦称美尼尔病。系内耳膜迷迷路积水所致的一种内耳病变。确切病因不明。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眩晕(具有四周景物或自身的旋转或摇晃的错觉),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以及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听力障碍等。
    针灸治疗本病,较早的报道见于60年代初[1,2]。一般采用体针,近年来,又陆续开展电头皮针、艾绒压灸等法,对控制急性发作均有明显效果。有人曾经将内耳眩晕病急性期应用针刺和西药的效果作了对照观察,结果针刺疗效胜过西药组[3]。就近十余年来的资料汇集,据不完全统计,针灸治疗的1200余例,其总有效率在95%以上。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 取穴
    主穴:太冲、合谷、内关、足三里、阿是穴、三阴交。
    配穴:百会、丰隆、听宫、列缺。
    阿是穴位置:系右肋下压痛处。位于右肋弓下,离剑突0.5、1.5、2.5寸处。
    2.治法
    取主穴为主,每次取3~4穴;如不能制止,酌加配穴。阿是穴,针刺得气后,将针柄作圆形摆动15周~20周。余穴均深刺,采用捻转结合提插之法,持续运针1分钟~2分钟;常用穴,可施泻法,备用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如眩晕仍未能控制,可继续留针。每隔5分钟~10分钟运针1次。日针1~2次。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治疗后随访2年~3年,未再复发;(2)显效:随访2年~3年,偶有头晕,但未发耳鸣及旋转错觉,尚能坚持工作;(3)有效:眩晕由频发转入偶发;症状消除但重听未解。
    共观察167例,有效率在78.8%~100%之间。其中45例,按上述标准评判,愈显率为91.1%[2~5,8]
    (二) 艾灸
    1.取穴
    主穴:百会。
    配穴:足三里。
    2.治法
    器械:艾绒、竹质压舌板、弯剪、线香、凡士林、火柴、龙胆紫。
    取准百会穴,左耳鸣可偏左0.5cm,右耳鸣偏右0.5cm,用龙胆紫作标记。剪去约1cm见方的头发,暴露穴位,抹少许凡士林。嘱患者低坐矮凳,医者坐在其正后方较高位置上。取艾绒做成黄豆大小的上尖下圆灸炷,首次两壮合并放在百会穴上,用线香点燃,当燃至二分之一,或者患者诉三极时(患者感觉灼痛,向医者诉痛,称一极),即用压舌板将其压灭,留下残绒。以后一壮接一壮加在前次残绒上,每个艾炷燃至无烟(此刻最热)压灭。燃完一壮压一壮,压力由轻到重,每次压灸25~50壮,使患者自觉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的舒适之感。
    施灸后,即针足三里,以捻转结合提插行泻法,留针15分钟。
    灸后嘱患者半月内不洗头。少数患者形成灸疮,注意疮面清洁,不需特殊处理,多在1个月左右愈复。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l)痊愈:治疗1~2次后,症状消失,生活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l~2次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但活动仍有轻微眩晕不能即刻工作。
    共观察432例,按上述标准,治愈357例(82.6%),有效73例(16.9%),总近期有效率达99.5%。对其中88例,作了为期3个月~22年随访,50%患者未再发作,说明远期疗效也较巩固[6,7]
    (三) 体针(之二)
    1.取穴
    主穴:上星、百会。
    配穴:神门、安眠4
    安眠4位置:三阴交上2寸,胫骨内侧缘。
    2.治法
    以主穴为主,症情重者加配穴。均用4寸长之毫针,先平刺上星,直透至百会穴再另取一针从百会透达枕外粗隆。以患者有头皮酸胀感及头脑有清醒感为佳。神门穴,以4寸毫针刺入0.5寸,有针感后,提针至皮下,再向上平刺4寸。以患者肘部有酸胀感为度。安眠4,沿皮下向上平刺4寸,以患者感足三里处有微热为宜。每日1次,6~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日~3日。
    3.疗效
    共治本病患者113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11例,有效149例,无效19例,其总有效率为90.5%[9]
    (四) 耳穴压丸
    1.取穴
    主穴:内耳、缘中、肝、肾。
    配穴:神门、贲门、三焦、太阳、交感。
    2.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随症而加。先以探捧在耳穴区寻得反应点,并在反应上作好标记,然后用王不留子或磁珠(380高斯磁场强度)置于胶布上(胶布面积每块为7mm×7mm),贴在所选之穴。当即按压2分钟~3分钟,以耳部充血为度。之后,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每次按压3分钟~5分钟,隔天换贴1次。
    3.疗效
    共治68例,治愈6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10]
    (五) 综合法
    1.取穴
    主穴:晕听区。
    配穴:肝阳上亢加百会,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肾虚加关元、肾俞,痰湿加中脘、风府、印堂。
    2.治法
    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晕听区双侧均取,以28号毫针刺入,快速捻转l分钟~3分钟(频率200次/分),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百会隔姜灸3~6壮;足三里常规针法,针后隔盐灸3~6壮,关元肾俞隔盐灸3~6壮;中脘、风府用常规针法,印堂用艾条灸10分钟~15分钟。配穴留针亦为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治202例,结果痊愈178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5%[11]
    (七) 体针
    1.取穴
    主穴:照海、完骨。
    配穴:太冲、内关。
    2.治法
    主穴可仅取1穴,二穴单独用或交替取,配穴酌加1~2穴。照海向内踝下直刺0.5寸~1.0寸,以出现放射样或酸胀针感即可,完骨穴,进针后向同侧眼外眦方向直刺0.5寸~2.0寸,以耳内出现放射样或酸胀针感为度。配穴,常规针法,得气即止。留针20分钟~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共治260例,其中30例尚配用中药,结果痊愈23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5%[11,12]
    (八)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阳陵泉。
    2.治法
    药液:654-2注射液。
    以2ml注射器,5号齿科针头抽取药液1ml(含10mg),快速刺入穴区,缓慢送针至有得气感,待局部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下肢传导,回抽无血,每穴注入药液5mg(0.5ml),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3.疗效
    共治疗286例,治愈162例,显效81,有效3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8%[14]
    (七) 其他措施
    1.急性发作时须静卧休息,饮食应半流质为主。
    2.明显恶心呕吐者,可酌情静脉补液,以维持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发作间歇期,宜进食低盐饮食。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医案一
    孙××,女,39岁,干部。1985年7月初诊。
    主诉:眩晕欲仆已2日许。
    病史:患者3年前,早操时突然晕倒,经急救苏醒后,呕吐痰涎甚多,自觉天旋地转,两眼不敢视物,2、3日后诸症方减轻,但步行仍飘摇无力,1周后始渐复原。自此之后,或疲劳过度,或心情不畅,或睡眠不足,皆可复发。此间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为内耳性眩晕,经治月余,逐渐缓解。近年来,发作频繁,发作时诸症有加,每发1次,犹如大病一场。此次发作较前尤重。
    检查:舌苔薄白微腻,舌边压痕明显,脉象细滑无力。
    诊断:内耳性眩晕。
    治则:补益气血,化痰止眩。
    取穴:百会、印堂、四神聪、阳池、丰隆、公孙、太溪透昆仑。
    治法:上穴均取,除丰隆穴用泻法外,余穴皆用补法。每日治疗1次。针后即觉头目清爽。另配合服用中药:党参15g,茯苓15g,焦术12g,当归12g,炒白芍9g,生芪24g,五味子9g,清半夏12g,陈皮12g,乌梅9g,白蒺藜9g,竹茹12g,泽泻9g,炙甘草9g,水煎服。
    治疗3次后,呕吐不作,稍觉头昏,面色不若发病时皝白,冷汗也止,但仍不能注视运动中的物体,体倦乏力,不思饮食;如上法治疗14次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冯润身医案)
    医案二
    杨××,男,38岁,职员。1984年5月11日初诊。
    主诉:头晕耳鸣2个月,加重3天。
    病史:患者2个月前突然出现眩晕,自觉天旋地转,不敢睁眼,右耳耳鸣,到某医院诊断为美尼耳氏综合征,服用晕海宁、安定片、天麻丸等中西药20余天,稍有好转。3日前又出现头晕,耳鸣,目眩,心烦,胸脘满闷,恶心呕吐,服药无效而来针灸治疗。
    检查:右耳轻度听力减退。一般状态良好,面色苍白,无眼球震颤。舌质淡红,少苔,脉弦数。
    诊断:内耳性眩晕。
    治则:健脾和胃,涤痰燥湿。
    取穴:印堂、内关、风池、听宫、足三里。
    治法:平补平泻手法,中强刺激,取得针感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针6次后,头晕、目眩明显减轻。针12次后,头晕、目眩已基本消失,仅时有耳鸣。又针5次诸症消失,临床痊愈。
    (葛书翰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秀峰等.针法治愈美尼尔氏病一例报告.山西医学杂志,1960;(3):85
    [2]邓泽材.美尼尔氏综合征(眩晕)针刺疗法初步观察.江西中医药,1960;(6):38
    [3]张仲芳等.美尼尔氏病发作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83;(4):28
    [4]徐鹤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美尼尔氏征的初步体会(附69例报告).北京医学院学报,1983;15(4):298
    [5]杨秀.针刺治疗内耳眩晕症45例.中国针灸,1984;4(4):14
    [6]许美纯.艾绒压灸百会穴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中国针灸,1984;4(4):14
    [7]申旭德等.艾灸百会为主治疗内耳眩晕病255例临床报告.新疆中医药,1985;(4):30
    [8]李久荣.针刺“肝神”三穴治疗美尼尔氏病19例疗效观察.山东医刊,1965;(2):43
    [9]李振富.针刺治疗眩晕20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8;8(6):11
    [10]潘纪华.耳压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68例.陕西中医,1988;9(1):28
    [11]马靖然.头皮针治疗内耳眩晕病202例.中国乡村医生,1990;(9):33
    [12]宋俊杰.针药并治美尼尔氏病3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0;14(12):23
    [13]臧百胜.针刺治疗美尼尔氏病230例.中医研究,1995;8(4):37
    [14]张连生等.穴位注射治疗美尼尔氏病286例.上海针灸杂志,1996;15(2):22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