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针灸大全搜索:
 
   
 
 
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针灸大全 > 急症针灸 > 现代治疗/外科急证   
● 辩证论治
 内科急证
 外科急证
 妇产科急证
 儿科急证
 五官科急证
● 现代治疗
 急性症状
 内科急证
 外科急证
 妇产科急证
 儿科急证
 五官科急证
 剌灸法禁忌
 穴位禁忌
 内脏损伤
 神经系统损伤
 血管损伤
 针灸感染与折针
 针灸反应

  针灸大全 急症针灸
 
- 急性阑尾炎 -
【概述】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本病重要的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现代报道也始见于五十年初。50年代后期,在中国医务界掀起过一股治疗本病的针灸热,1958年9月27日的《文汇报》曾作专题报道。至50年代末,就有单位统计针灸治疗各型急性阑尾炎1542例,总有效率成人达84.2%,小儿为6.3%[1]。60年代初,又通过2925例单纯用针刺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人进行分析,急性单纯型阑尾炎有效率为80.06%,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有效率52.68%;阑尾脓肿有效率35.60%[2]。近二十年来的大量实践已完全证实,针灸可作为单纯性阑尾炎和轻型化脓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对其他类型的急性阑尾炎,针灸也是有效的辅助疗法。在治疗方法上,可以说应有尽有,几乎各种穴位刺激之法都有报道,特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穴位激光照射治疗,不仅疗效与其他方法相似,而且较安全而无痛苦,更易为病人所接受[3]
    关于针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作用机理,也做了不少工作。早在50年代末,上海就建立过针灸机制研究协作小组。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改善阑尾的血液供应,促进机体对炎症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清除,恢复和加强阑尾有效的蠕动,有利于阑尾腔的排泄及炎症的吸收,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从而使病变的部位获得恢复。
    近来人们还发现,人的阑尾并非退化器官,它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切除阑尾的人中,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升高[4]。从这一意义上说,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就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了。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之一)
    1.取穴
    主穴:阑尾穴、足三里、阿是穴。
    配穴:恶心呕吐加上脘、内关;发热加曲池、尺泽;腹胀加大肠俞、次髎。
    阑尾穴位置:足三里穴下约2寸处。
    阿是穴位置:系右下腹压痛最明显点(麦氏点)(下同)。
    2.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每次取2~3穴。如某些症状明显,酌加1~2个配穴。治法上,除尺泽以三棱针刺血外,余穴均以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之泻法,行强刺激1分钟~2分钟,留针30分钟~1小时,隔5分钟~10分钟运针1次。亦可接通G6805型电针仪,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针1~2次。
    3.疗效
    根据近年来各地报道,针灸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轻型化脓性阑尾炎,平均有效率在85%~90%左右。还有人曾对461例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随访(随访19年~21年)。结果,未行手术率为38.9%,未复发率为31.4%[5]。表明,针灸治疗的远期疗效也较巩固。
    (二) 体针(之二)
    1.取穴
    主穴:膝四、大横。
    膝四穴位置:右膑骨外缘上4寸。
    2.治法
    主穴均取。令患者仰卧屈膝,以28号2寸毫针直刺膝四穴,快速进针,深度以得气为度,采用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手法,使其针感沿大腿向上传导,以过腹股沟到小腹为佳。大横穴,可沿腹向下呈45度角斜刺,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之法,促使针感向下传道至腹股沟,使两侧针感相接。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2次。
    3.疗效
    以本法共治急性阑尾炎患者750例,短期内治愈735例,占98.0%。其余15例中,6例系慢性阑尾炎长期反复急性发作者,局部形成肿块,另9例系急性穿孔,予以手术治疗[7]
    (三) 拔罐(之一)
    1.取穴
    主穴:神阙、膈俞。
    配穴:天枢、中脘、关元、阑尾穴。
    2.治法
    令患者先取仰卧位,针刺配穴,每次选2~3穴,得气后用强刺激泻法,留针1小时左右。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15分钟捻转提插一次。取针后,嘱病人转成坐位,用皮肤针弹刺主穴,至局部潮红并轻度出血,之后在神阙穴吸拔大罐,膈俞穴左右分别吸拔中罐。留罐15分钟~20分钟,以局部皮肤呈深红色为宜。上述方法,根据症情,每日治疗1~2次。不计疗程。
    3.疗效
    共治50例,均获临床治愈,其痊愈率达100%[8]。
    (四) 拔罐(之二)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府舍、腹结、阑尾穴;(2)大横、阿是穴、阑尾穴。
    配穴:恶心、呕吐加上脘,反跳痛明显加天枢,体弱加关元。
    2.治法
    每次取一组主穴,阑尾穴取双侧,余取右侧。据症加配穴。腹部穴除关元外,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5~10下后,立即拔罐,关元穴仅拔罐不点刺,均留罐15分钟。阑尾穴仅针刺,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捻转泻法1次。两组主穴可交替轮用。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3天。
    3.疗效
    共治46例,治愈28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9]
    (五)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阑尾穴
    2.治法
    药液:注射用水。
    阑尾穴双侧均取。体质强壮、针感迟纯者,针尖向上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注射速度稍快,每穴10ml,5分钟内注射完毕;体质弱或针感强者,针尖直刺或向下斜刺,每穴5ml,缓慢推入。每日1次,3~4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共治97例,均在一疗程内治愈。随访1年~5年未见复发[10]
    (六) 耳针
    1.取穴
    主穴:新阑尾点。
    配穴:发热加皮质下、耳轮,呕吐加迷根。
    新阑尾点位置:位于对耳轮耳腔缘,在臀与腰椎之间。
    2.治法
    主穴,每侧注入注射用水0.2ml左右,每日2次,症情缓解后每日1次。依据症情酌配配穴1~2穴。用毫针刺法,探得敏感点以后,速刺入快速捻转,刺激宜强,持续捻转2分钟~3分钟后,留针30分钟~1小时,其间可行间断刺激。每日1~4次。耳轮穴用刺血法,每日1次。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自觉腹痛消失,腹部压痛和反跳痛消失,血象恢复正常;(2)有效:一般情况改善,腹痛缓解,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减轻或消失;(3)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改善,甚至恶化者。
    共治疗80例(包括15例慢性阑尾炎),结果痊愈74例,有效4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7.5%[6]
    (七) 电针
    1.取穴
    主穴:阑尾穴、阿是穴、右天枢、关元、中脘、气海、膈俞、血海、大肠俞。
    配穴:曲池、合谷、内关、内庭、支沟、阳陵泉、大肠俞。
    2.治法
    主穴中阑尾穴每次必取,另选主穴4~5个,交替使用。配穴根据症状酌情选用。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1.5寸毫针针刺,进针5分至1寸,手法以捻转提插为主,得气后接G6805脉冲电针治疗仪,选择波型为连续波,输出频率为80次/分~120次/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用立式TDP神灯照射腹部压痛点,留针40分钟,一般经一次治疗,疼痛即可减轻。每日1~2次,7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上法共治疗36例,痊愈30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1]
    (八)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阑尾穴。
    2.治法
    急性期上述穴位均取,缓解后取主穴。用氦一氖激光治疗仪照射,波长623.8nm,输出功率3mW~5mW,激光管口距治疗部位为30cm~60cm,先照射阿是穴10分钟,继而照射双侧阑尾穴各5分钟。每日2次,不记疗程。如为阑尾包块,则可直接照射包块及周围压痛点。
    3.疗效
    共治疗急性阑尾炎50例,结果近期治愈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2]。以激光治疗阑尾包块,发现激光治疗效果好的病例,甲皱皮肤毛细血管变化亦较明显[13]
    (九) 其他措施
    1.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
    2.较重的急性阑尾炎,可配合应用抗菌素、输液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
    3.手术治疗指征:(1)急性梗阻性阑尾炎,临床表现腹痛严重或呕吐剧烈者;(2)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全身中毒症状重者;(3)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一般情况差,中毒症状重者。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医案一
    杨××,男,25岁。门诊号:72118。
    主诉:右下腹痛半日。
    病史:患者早餐后即做篮球运动,腹痛始自脐周,后转移右下腹,伴低热、恶心而到诊。
    检查:病者表情痛苦,间歇呼吸性腹痛,体温37.8℃,心肺正常,腹肌微紧,肝脾未扪及,肠鸣音稍亢进,右下腹触痛明显,未摸到包块,反跳痛及腰大肌征(+),双下肢足三里及上巨虚出现过敏性压痛,大便未解,小便短赤,脉滑数,舌质红有瘀点,苔薄黄腻。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2×109/L(12000/mm3),中性0.82(82%)、淋巴0.15(15%)、其他0.03(3%)。
    诊断:急性阑尾炎。
    治则:行气散瘀,通络止痛。
    取穴: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加配:曲池。
    治法:上述穴位均用毫针泻法,运针后右腹阵痛缓解,留针1小时。
    三诊:精神明显改善,诉经针刺后夜间只现短暂右腹疼痛2次,大便已解,脉静身凉,右下腹按之尚痛,复检血象。白细胞总数9×109/L(9000/mm3)。中性0.76(76%)、淋巴0.18(18%),其他0.06(6%)。仍旨原法,取上巨虚、大肠俞,右侧耳穴阑尾点理针。嘱病者每隔1小时按压埋针外10分钟。
    四诊:病容若失,起立、步行自觉右下腹微胀,但无疼痛。舌尖稍红,苔薄黄润,脉转缓。病势已去,再泻刺足三里、天枢,疏通阳明气机。
    五诊:神态安宁,步行已无不适,右下腹按之柔软,无痛。舌淡苔白润,脉缓。复查血象:白细胞:8.0×109/L(8000/mm3),分类:中性0.72(72%)、淋巴0.26(26%)、其他0.02(2%)。
    阳明气机通畅,肠络瘀滞消散,“通则不痛”,故诸症尽除。取上巨虚、三阴交平泻,进一步调和脾胃,巩固疗效。
    六诊:腹痛未现,复检血象正常。除去右侧阑尾穴埋针。经追综观察3月,前症未现,临床治愈。
    (陈全新医案)
    医案二
    李××,女,29岁,病志号12897。
    主诉:心窝及右下腹部疼痛3天,加剧1天。
    病史:患者于3天前午饭后,心窝部开始疼痛,4小时后转到右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并于当晚呕吐2次,吐物为食物,大便1次,量少,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近1天来疼痛转剧,去外科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动员手术治疗,但因病人已妊娠5个月,系第1胎,病人与家属均不同意手术,而来就诊,要求保住胎儿。
    检查:发育中等,营养尚佳,面色苍白,舌红苔黄厚,心肺未见著变,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肝脾不易触及,右下腹有明显触痛,麦氏压痛点阳性,脉沉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4.9×109/L(14900/mm3),中性0.70,淋巴0.30,单核0.08。
    诊断:急性阑尾炎。
    治则:行气活血,开瘀导滞。
    取穴:大肠俞、三焦俞、足三里、阑尾穴、天枢、上巨虚、曲池、气海。
    治法;以上诸穴之中的三焦俞、大肠俞,每次选1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火罐15分钟,每日2次交替使用,其余腧穴,每次选2~3穴,行毫针泻法,每日2次,留针30分钟。经过上法治疗后,历时2天腹痛消失,白细胞总数降至9.7×109/L(9700/mm3)而愈。
    (王凤仪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上海市针灸治疗阑尾炎机制研究协作小组.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中医杂志,1959;(10):14
    [2]上海市针灸治疗阑尾炎机制研究协作小组.急性阑尾炎发病机制及针灸治愈机制的初步探讨.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9):13
    [3]威海市立医院理疗科等.氦一氖激光治疗疗阑尾炎.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证第二次理论会议资料,1979
    [4]阑尾对人体免疫有益.文汇报,1984年10月21日
    [5]范永康等.单纯针刺治疗急性阑尾炎远期疗效观察.新医学,1982;13(8):402
    [6]张生理.以注射用水注入耳穴治疗阑尾炎80例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5;5(2):4
    [7]张玉南等.针刺“膝四”、“大横”穴治疗急性阑尾炎750例.新中医,1985;17(3):31
    [8]扬同山等.针罐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50例.针灸学报,1990;6(3):56
    [9]刘国升.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阑尾炎46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3;13(6):23
    [10]韩铁山等.蒸馏水封闭阑尾穴治疗单纯性阑尾炎97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0;10(5):17
    [11]刘秋惠.电针治疗单纯性阑尾炎36例体会.北京中医,1996;(4):56
    [12]汤华等.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急性阑尾炎50例.中医杂志,1980;21(12):23
    [13]赵培.激光针治疗阑尾包块患者甲皱微循环观察.中国针灸,1986;6(1):24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医疗器械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中国保健品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中国中药材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