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针灸大全搜索:
 
   
 
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针灸大全 > 针灸意外预防 > 迷走神经损伤  
 剌灸法禁忌
 穴位禁忌
 内脏损伤
 神经系统损伤
 血管损伤
 针灸感染与折针
 针灸反应
 内科病症
 外科病症
 妇产科病症
 儿科病症
 五官科病症
 皮肤科病症

  针灸大全 意外预防
 
- 迷走神经损伤 -
【概述】
 
    迷走神经属于第十对颅神经,位于颈内动静脉后方。主要为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于颈、胸、腹部的内脏器官和体表。特别是分布在心、肺等重要脏器,针刺不当,能引起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应。重者甚至造成心脏停搏。亦可因刺激颈内动脉窦而引起颈动脉窦综合征。关于针刺不当致迷走神经损伤的报道见于1972年[1]

【损伤原因】
 
    一、穴位原因:从临床积累的经验教训看,最易导致迷走神经反应的是扶突和人迎穴。另外也有报道,翳风穴亦可因针刺不当而伤及迷走神经。
    扶突的解剖投影相当于颈丛神经,深丛属运动神经并与交感、副交感神经形成网状的复杂吻合,迷走神经干亦于相当部位下行。翳风穴深部亦有迷走神经分布。人迎穴深层为颈动脉窦,最深层系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等。针刺不当刺激颈动脉窦可引起颈动脉窦反射过敏。
    二、操作原因:多因过度深刺所致,如翳风穴,一般不容易刺中迷走神经,只有超过2寸以上深度时才有刺中可能。另如人迎穴,早在《针灸甲乙经》中即称:“刺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除此之外,提插捻转的手法过重,或通电量过大,频率过快等,都有可能引起迷走神经反应或颈动脉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一、迷走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内脏功能紊乱:如抑制心脏活动,导致心率下降,心跳减慢,乃至停搏;冠状动脉收缩,心脏供血不足,血压下降,乃至休克;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造成呼吸困难乃至窒息,胃肠蠕动增加导致病人出现心中不适,恶心欲吐,尚有面色苍白,出汗、晕厥等症状。
    二、颈动脉窦综合征。其发作有三种形式:1、迷走型。有反射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或二者同时存在,因反射性心脏收缩不全而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晕厥,此型最为多见;2、减压型。有显著的血压下降,而无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3、中枢型:无上述症状,只有短暂的晕厥。

【预防方法】
 
    首先应了解病人是否有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有人主张作预防性检查,其方法为:令病人仰卧,放松颈部皮肤,将头转向检查对侧,用拇指或食指在人迎穴上向脊柱侧施压,先按压一侧再换另一侧,如出现心跳间歇、心率变慢、血压下降或面色苍白等情况时,立即停止按压。如出现此种现象人迎或扶突穴则不能针刺。但此种试验不可随便使用,双侧同时按压更属严禁,因为常可导致心脏停搏、脑栓塞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其次,对无颈动脉窦反射过敏者,一般情况下扶突穴和人迎穴也不宜深刺,更不可用较重的手法。脉冲电刺激时,电流强度不可过强,频率不宜过快。

【处理方法】
 
    如出现迷走神经反应或颈动脉窦综合征,一般须立即拔针。如在针刺麻醉时,可退针至浅层并减少刺激频率,降低电流强度,令病人平卧。   与此同时,可作以下处理:对迷走反应明显者,可肌肉注射阿托品,或用普鲁本辛治疗,适当静脉注射50%葡萄糖。如发生晕厥仅伴血压下降而无心律不齐者,可用肾上腺素肌肉注射。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