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针灸大全搜索:
 
   
 
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针灸大全 > 针灸治疗 > 消化性溃疡   
 内科病症
 外科病症
 妇产科病症
 儿科病症
 五官科病症
 皮肤科病症
 剌灸法禁忌
 穴位禁忌
 内脏损伤
 神经系统损伤
 血管损伤
 针灸感染与折针
 针灸反应

  针灸治疗内科病症
 
- 消化性溃疡 -
【概述】
 
    消化性溃疡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由于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所以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以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特点,常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溃疡病如防治不当,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幽门梗阻,大出血、胃穿孔等。
    现代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报道在五十年代初已有多篇。在近代出版的早期针灸专著诸如《中国针灸学》中亦立专题加以论述。治疗方法,五、六十年代以针刺为主,七十年代开始多种穴位刺激法如穴位穿线结扎,穴位注射,耳针及穴位离子透入等用于临床,使疗效有所提高。而深入的工作则是在八十年代之后。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较为确切。曾有作者比较了口服、穴注甲氰咪胍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比较。结果证实穴注组疗效明显高于口服药组,且前者药量小,疗程短,无副作用[|]
    有关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研究亦已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动物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可以调整或增强胃分泌的作用。通过对溃疡病患者观察也显示,针刺可控制胃酸的分泌量,并对胃运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另一些研究表明,针刺对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其机制是与通过对植物神经的调整,增强胃肠蠕动,幽门括约肌舒缩、促进血液循环及降低细胞内cAMP含量,从而减少胃酸分泌有一定关系。特别是近年实验研究证实,针灸可预防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9]

【治疗】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中脘透上脘、胃俞透脾俞、足三里。
    配穴:下脘透鸠尾、胃仓透肝俞、梁门双透穴。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显时酌加或改用配穴。皮肤作常规消毒,用0.5~1%盐酸普鲁卡因行局部麻醉,术者双手消毒后用1~3号消毒铬制肠线穿于三角缝合针上,进针透穴后剪断埋于肌层内,敷盖无菌纱布3~5日。每次埋线间隔30日。可配合服用痢特灵片(0.1克)、普鲁本辛片(15毫克),前3日均日服3次,每次3片;后4日,日服3次,每次2片。共服7日。埋线2~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述方法共治1713例,其中147例配合服药,余均单用埋线法,结果其有效率85.1%~95.2%,治愈率为28.7~83.8%。对其中318例治愈者作2年以上的随访,复发者23例,表明有一定远期疗效[2~4]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中脘、胃仓、脾俞。
    配穴:腹胀加阳陵泉、恶心加肩井、呕吐加内关。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
    每次选3~5穴,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用5毫升注射器抽吸维生素B1100毫克、维生素B12250微克,充分混合,以4号针头刺入所选穴位,待得气后将药液缓慢推入,每穴0.5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三)疗效评价
    共治90例,经1~4个月治疗,痊愈66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8%[5]
    体针
    (一)取穴
    主穴:中脘、章门、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
    配穴:公孙、三阴交、梁丘、期门、阳陵泉。
    (二)治法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次取4~5穴。针刺得气后,一般采用提插捻转之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停针3天。一般需3~6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91例,结果痊愈22例,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8.9%[6,7]
    穴位磁疗
    (一)取穴
    主穴:中脘。
    配穴:足三里。
    (二)治法
    主穴和配穴同取。中脘施旋磁法(南极脉动磁场),磁场强度750高斯,治疗30分钟;每日1次;足三里贴敷磁片(表面场强为1000~1500高斯,直径1.5厘米),均连续治疗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一般需治疗3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15例,结果治愈1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8]
 
【主要参考文献】
    [1]苗春达。穴注、口服甲氰咪胍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比较。中国针灸   1990;10(5):39。
    [2]程富春,等。以穴位埋线为主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64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0;10(1):1。
    [3]杨大贵。羊肠线埋藏治疗消化性溃疡147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   1990;10(2):22。
    [4]李德益,等。穴位埋线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8例。针灸学报  1990;6(4):5。
    [5]张书春,等。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9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9;9(3):17。 
    [6]朱江,等。针刺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   1983;(3):15。
    [7]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针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50例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  1984;(2):50。
    [8]魏振义。穴位磁场治疗慢性胃炎及溃疡病38例。针灸学报  1990;6(3):20。
    [9]魏庆兴,等。针灸预防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针灸  1997;17(10):608。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