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针灸大全搜索:
 
   
 
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针灸大全 > 针灸治疗 >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内科病症
 外科病症
 妇产科病症
 儿科病症
 五官科病症
 皮肤科病症
 剌灸法禁忌
 穴位禁忌
 内脏损伤
 神经系统损伤
 血管损伤
 针灸感染与折针
 针灸反应

  针灸治疗内科病症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红骨髓总容量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及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急性病例症状较重。慢性病例比较常见(约占80%),以起病缓慢,贫血为主,有乏力、心悸、头晕、面色苍白等症,感染、发热及出血较轻。为针灸治疗的主要对象。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化学、物理、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针灸治疗再障的现代报道,约出现于60年代[1],早期多以个案为主。至70年代,临床观察病例不断增多。通过二十余年的工作,对针灸治疗本病的规律已有一定认识:针灸对象主要是慢
性再障患者,不仅对成人,对儿童也同样有效[2]。治疗一般都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多采取综合穴位刺激法,如针刺与艾灸结合,或以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等。为了肯定针灸的实际效果,有人曾比较在同样应用常规药物的情况下,加用穴位注射和不加用者的疗效,结果前者优于后者[3]。另外,还有人采用电针治疗急性和慢性再障,发现有效病例都是慢性期患者[4]
    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由于各地评定疗效标准不一致,差异较大,约在45~80%之间。

【治疗】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膈俞、肾俞、膏肓。
    配穴:发烧加大椎、曲池,出血加血海,肝大加肝俞,脾大加脾俞。
    (二)治法
    药液:50%胎盘组织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每次选2对主穴,可交替轮用,据症加配穴。上药任选一种。用5号齿科注射针头刺入(背部穴宜向脊柱方向斜刺),至得气后,以中等强度略作提插,然后推入药液,胎盘组织液,每穴2毫升,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1毫升。穴位注射要求是:进针宜适当深些,推药要适当快些,针感要求显著。穴位注射隔日1次,亦可1日针刺,1日穴位注射。10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症状消失,停止一切治疗,血象和骨髓象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能正常工作或学习,随访2年以上者;基本缓解:血象个别项目未达到正常或骨髓象未检查,能坚持上班,余同上;明显进步:症状消失,不需输血或停止治疗,各项血象比治疗前提高2倍以上,病情较稳定,可坚持上班;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不需输血,或输血间隔时间延长,血象较前提高1倍;无效:经2周以上治疗无明显进步者。
    以上述标准评判,18例经常规治疗加用穴位注射后,完全缓解4例(22.2%),基本缓解4例(22.2%),明显进步4例(22.2%);好转4例(22.2%),无效2例(11.2%),总有效率为88.8%。经2~8年随访,完全缓解9例,基本缓解2例,明显进步1例,好转3例,生存2例,死亡1例。表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5]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肾俞
    (二)治法
    取4~6个月水囊引产的新鲜胎儿,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胸腺。然后,取一侧肾俞穴(男左、女右),消毒、局麻,作一小切口,将胸腺埋入,缝合并以无菌敷料包扎,7~10日拆线。可根据情况,再在另一侧肾俞埋藏。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5例,基本治愈4例,缓解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7%[6]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分2组。1、肾俞、足三里;2、膏肓、合谷、血海。
    (二)治法
    每次必取主穴,配穴轮流选用。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采用连续波与起伏波交替,频率为60~200次/分。每次通电30分钟,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最大量为限。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后作下个疗程。电针期间,除支持疗法,停用其他一切治疗。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基本痊愈:症状消失,血红蛋白达到男12克,女10克,白细胞4000/立方毫米3,血小板8万/立方毫米;随访一年,无复发;缓解:症状消失,血红蛋白达到男12克,女10克,白细胞3500/立方毫米;血小板程度不同恢复,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者;进步: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1个月水平增长30%以上,并维持3个月不降者;无效:症状血象均无改善。
    观察11例,按上述标准,基本痊愈1例(9.1%),缓解2例(18.2%),进步2例(18.2%)无效6例(包括死亡3例,54.5%),其总有效率为45.5%[4]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荣藩。针灸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告。广东中医 1962;(4):26。
    [2]吴墅园。以针灸为主治疗二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国针灸 1982;(2):46。
    [3]孙伟正。国内治疗再障性贫血的近况。新医学 1977;8(1):35。
    [4]董武成。电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8(5):265。
    [5]解放军60野战医院经络综合疗法研究组。经络综合疗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疗效观察。输血及血液学 1978;(3):17。
    [6]梁东浩,等。胎儿胸腺穴位埋藏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新医学 1990;21(11):580。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