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伯华是当代著名中医外
科专家,出身于伤科世家,继承祖传,从事中医外科
临床五十余年,辨证用药精当,他在发展“顾氏外
科”学术流派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流注与流痰是疮疡外科中二类常见而又难治的病证,
由于二者初起均可见脓肿多发,漫肿无头,皮色不变
等,症状十分相似,但二者辨证为一虚一实,一寒一
热,前者属阳,后者属阴,立法用药迥然而异。顾氏
辨证,首重辨分阴阳,常云:“二者辨证若有所失,
必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现将顾师治疗流注与流
痰的辨证及用药经验,结合实例,介绍如下。
一、流注
病例一:张××,17
岁。一周前背生小疖,自行挑破挤脓,翌日寒热并
作,肩、臂、大腿等处均见肿块,痛不可及,身热持
续380C以上,朝轻暮重,大便干结,三日一行,曾注
射青霉素治疗,症情未见改善。检查时见右大腿下段
前后肿块各一,大小分别为6×6cm,7×6cm,左肩峰6
×6cm,右肩胛肿块边界不清,左颈1.5×1cm肿块,皮
色不红,边界不清,压痛较深;背部一疮口,疮面凹
陷,溃口无脓,四周皮色不鲜红。体温39.80C,脉搏
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00/60mmHg,神志
清楚,痛苦面容,全身皮肤无瘀斑,结膜无黄染,血
白细胞12,200/mm3。中性81%,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
菌生长,凝固酶阳性,红霉素中度敏感,舌绛苔薄,
脉数。背疖妄挤,邪毒走散入血,流注经脉,内未入
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毛,行于营卫之间,驻于肌肉
分里,结滞不散,气血凝滞不通而为本病。症见壮热
不退,血培养阳性,背部疮面干陷,脉促,喘急,皆
毒入营血之征也。急拟凉血清热解毒:生地30克,赤
芍9克,银花15克,黄芩9克,黄连6克,山栀12克,半
枝莲12克,玄参12克,生草9克,雄黄0.9克(分吞)。
外用:金黄膏上撒红灵丹敷各处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