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慢性
传染病,本病的治疗,大凡在稳定阶段从“扶正”着
手;病情在活动期则以“祛邪”为主。关于扶正方
面,《内经》有“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
则,金元以后,滋阴、清金保肺之学说盛行。朱丹
溪、喻嘉言等所谓“劳瘵主于阴虚”以及“阴虚者十
之八九”之说。这种说法,从虚证角度看,也有一定
的道理,《理虚元鉴》作者绮石,强调清金保肺的重
要性,创造了不少甘寒养阴的方药,充实了甘温补虚
之不足,使补虚方面逐渐健全起来。作者早年曾经随
机调查了包括各种类型的肺结核1000例,以阴阳为
纲,五藏为目,从虚证分析,结果阴虚者占60.5%,而
阴虚中又以肺阴虚为多见,605例中占461例(72.6%),
[1]基本符合历代不少医家认为本病以清养肺金为常
法的观点,确是经验之谈。六十年代初,有关结核病
防治专业单位已开展了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实践,
以养阴法为主治疗的结果,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
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咳嗽、盗汗、痰血等临床症状
有改善,对痰菌的阴转,空洞的关闭等尚乏有关资料
可以说明。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结合各方面资料详加
辨证分析,尤其肺结核病既是一种慢性病,有“久病
必虚”的一个方面,但它又有传染病这个病因病理的
基础,考虑到“祛邪”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