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
究(一)
摘要:本文以皖派朴学家对《素问》的
校诂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了《素问》校诂派的主要
代表人物胡澍、俞樾、孙诒让,于鬯及其生平著述,
探讨了《素问》校诂派的学术渊源。
回顾宋代至明清时期研究
《内经》的学者,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校勘训诂家
类(简称“校诂派”)和医学注释家类(简称“注释
派”)。前者以段玉裁、胡澍、俞樾、孙诒让、于鬯等
皖派朴学家为核心力量,治学风格偏于文理的考证;
后者以吴昆、张介宾、马莳、张志聪等医学大家为主
要代表,治学风格偏于医理的解释。《内经》研究史
上为什么会出现“校诂派”与“注释派”两种不同的
治学风格倾向,这与中国古代的大学术背景是密切相
关的。纵观中国古代学术发展轨迹,贯穿其中的是经
学的演变历程。从汉代的“古、今文经学”派之争,
到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再到清末的“理
学经世”,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有人总结:“我
国的经学,从它的历史发展而言,只具两大变化,这
就是汉学与宋学。汉学长于训诂,宋学长于义理。长
于训诂者,常常注重经典字义的正确解释,对经典施
以客观的理解;长于义理者,却是在注意经典字义的
同时,更多地注重从文章整体上把握圣贤的精神,将
经典加以主观的(哲学化的)理解。”[1]医学“注释
派”擅长医理阐释,医学“校诂派”擅长校勘训诂,
正与汉宋两家之特色一脉相承,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