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产品大全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技术项目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 中医学习  难病诊治  针灸大全  中药图谱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药膳食疗  保健养生  中医药资讯
分 类:
标 题:
作 者:
关键字:
全 文:
 
 
中医文献分类

文献研究
书刊述评
验方验案
其它文献

学术探讨
文献综述
名医经验

中医文献杂志

总第

  本栏目由医药网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联合推出。中医文献杂志每年出版4期,医药网刊登从总第39期开始,逐年递增。文献内容若有出入,应以原刊物为准。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电话:
  021-54560625
  021-64371481-8028

  医药网电话:
  0571-88228426


  《素问》校诂派学术渊源

《素问》校诂派学术渊源

作者:牛淑平

关键词:《素问》 校诂 朴学家 医学流派
――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 究(一)
 
摘要:本文以皖派朴学家对《素问》的 校诂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了《素问》校诂派的主要 代表人物胡澍、俞樾、孙诒让,于鬯及其生平著述, 探讨了《素问》校诂派的学术渊源。
 
   
    回顾宋代至明清时期研究 《内经》的学者,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校勘训诂家 类(简称“校诂派”)和医学注释家类(简称“注释 派”)。前者以段玉裁、胡澍、俞樾、孙诒让、于鬯等 皖派朴学家为核心力量,治学风格偏于文理的考证; 后者以吴昆、张介宾、马莳、张志聪等医学大家为主 要代表,治学风格偏于医理的解释。《内经》研究史 上为什么会出现“校诂派”与“注释派”两种不同的 治学风格倾向,这与中国古代的大学术背景是密切相 关的。纵观中国古代学术发展轨迹,贯穿其中的是经 学的演变历程。从汉代的“古、今文经学”派之争, 到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再到清末的“理 学经世”,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有人总结:“我 国的经学,从它的历史发展而言,只具两大变化,这 就是汉学与宋学。汉学长于训诂,宋学长于义理。长 于训诂者,常常注重经典字义的正确解释,对经典施 以客观的理解;长于义理者,却是在注意经典字义的 同时,更多地注重从文章整体上把握圣贤的精神,将 经典加以主观的(哲学化的)理解。”[1]医学“注释 派”擅长医理阐释,医学“校诂派”擅长校勘训诂, 正与汉宋两家之特色一脉相承,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 的。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供应商 | 化工搜索 | 服装网 | 纺织搜索 | 化工人才网 | 化工设备 | 生意宝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