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医胎养
学说及中国传统静道,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医胎养中
的静道观:一、静以养心。二、静以养气。三、静以
摄念。四、静以适情。五、药养以静。并结合现代医
学研究,说明静道在中医胎养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养生保健文化中,妊
娠期的保健尤有特色。所谓妊娠期保健,即古人所谓
胎养学说。主要记载在历代妇科与儿科的书籍中,如
《千金方》中称“养胎”,《产孕集》中称“养
孕”,《育婴家秘》中称“胎养”。名称虽不同,但
防止流产、死胎、畸形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1]。纵观众多关于
胎养的著作均与静道有深刻的联系。“静以参天地之
玄,静以修身心之妙。”《易经》曰:“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静非不动,《周子》曰:“无
欲故静。”其所谓“无欲”,无人欲之意,无人欲纯
乎天理,就是以天理为静,以人欲为动。静而性定,
所以定静安虑是人的行为实践基础。人要把握自己的
行为,就必须在心理生活上,有其确实之道德基础。
因为人和万物不同的地方,在于心理生活上有确实的
道德基础。主静,就是在心理上建立起确实的道德基
础的一个方法。无论儒家、道家、法家,把握他们自
己的行为,都先着眼于心理生活上的确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