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虚劳病,早就有相
当的认识,在祖国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中,
就有许多关于虚劳的记载。历代医家,对虚劳一门,
虽然也都各有心得和发明,但专论虚劳的书籍,却如
凤毛麟角。只有吴澄所著的《不居集》,可称集虚劳
病之大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虚劳专著。
吴澄,字镒泉,号师朗,
安徽歙县岭南人,生活于清代康熙、乾隆间。他先学
举子业,嗣弃去,惟博览群书,精通国学,最喜读
《易经》,所以他对《易经》有很深的功底。后因无
意功名,遂专心钻研医学,尤致力于虚劳一门,闭户
穷研多年,吸取各家之长,临证体验,颇多心得,活
人实难以数计。故凡沉疴,经他治疗,大都应手取
效,所以吴澄的医名,在当时是妇孺皆知。他尝谓医
学离不开阴阳二字,而阐明阴阳的道理,最具详备
的,则莫如《易经》。于是吴澄就把《易经》的道
理,汇通到医理中去;他更深切了解,虚劳病的原因
颇多,必须掌握“随机活用,因证施治”的原则,才
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当然不是单居于寒、居于热、居
于补、居于散者所能够应付。于是,吴澄就集各家的
学说,以成一家之言,各法咸备,使后人可以随证采
用,本于《易经》“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
通,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道理,名其书为“不居
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