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
人,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南宋绍兴、淳熙间(1131~
1189年)人;[1]也有认为约出生在北宋宣和初年,
卒于南宋绍熙初年。[2]陈氏长于对中医学术进行理
论归纳,执简驭繁,淳熙甲午1174年,著《三因极一
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将病因分作外因六
淫,内因七情及不内外因三类。宋史十八卷载陈言三
因病源方六卷。[3]陈言三因学说源于《金匮要
略》,但多有发挥。[4]有关史书记载:“陈言,敏
悟绝人,长于方脉,治病立效,有不可救者,则预告
以期。”[5]陈氏云:“国家以文武医入官,盖为养
民设,未有不自学古而得之者。学古之道,虽别而
同。为儒必读五经三史,诸子百家,方称学者。医者
之经,《素问》、《灵枢》是也。史书,即诸家本草
是也。诸子,《难经》、《甲乙》、《太素》、《中
藏》是也。百家,《鬼遗》、《龙树》、《金镞刺
要》、《铜人明堂》、《幼幼新书》、《产科保庆》
等是也。儒者不读五经,何以明道德性命,仁义礼乐?
医不读《灵》、《素》,何以知阴阳运变,德化政令?
儒不读诸史,何以知人材贤否,得失兴亡?医不读本
草,何以知名德性味,养生延年。儒不读诸子,何以
知崇正卫教,学识醇疵?医不读《难》、《素》,何以
知神圣工巧,妙理奥义?儒不读百家,何以知律历制
度,休咎吉凶?医不读杂科,何以知脉穴骨空,奇病异
证?然虽如是,犹未为博,况经史之外,又有文海类
集,如汉之班马,唐之韩柳,及我大宋,文物最盛,
难以概举。医文汉亦有张仲景、华佗;唐则孙思邈、
王冰等,动辄千百卷,其如本朝《太平圣惠》,乘闲
集效,神功万全,备见崇文。”[6]其间对偶排比,
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难怪乎《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称其“文词典雅,而理致简该,非他家俚鄙冗
杂之比”。[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