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朱丹溪的《格致余论》、
《丹溪手镜》、《丹溪心法》、《丹溪摘玄》四书中
的“痛风”内容进行收集、整理、考证、分析,由此
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朱丹溪痛风学说。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
提出“痛风”这一病名仅次于梁·陶弘景。“痛风”
一词最早见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上品》
[1]:“独活,微
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说明
当时的痛风是指关节疾病的一种病理表现,而这种疾
病又是由于邪风侵袭导致的。但是,丹溪除了认为痛
风是一种骨与关节疼痛疾病外,对于痛风颇有研究,
在他的著作中,详细记载了痛风发病的临床症状,对
发病机理作出详细分析及提出多种诊治方法,形成一
套较完整的朱丹溪痛风学说。其对痛风病机阐述和临
床治疗在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上有着现实
意义。
丹溪四书的痛风内容
整理朱氏论著中,有以下
四部书:《格致余论》、《丹溪手镜》、《丹溪心
法》、《丹溪摘玄》记述了痛风的表现、病理变化、
诊治等内容。
一、《格致余论》之痛风
《格致余论·痛风论》
[2]:“彼痛
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
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
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治
法以辛热之剂。”此时所阐述的“痛风”概念,因为
血热当风遇湿受寒,湿浊凝滞阻于经脉,表现为“作
痛,夜则痛甚”,并“治以辛热之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