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产品大全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技术项目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 中医学习  难病诊治  针灸大全  中药图谱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药膳食疗  保健养生  中医药资讯
分 类:
标 题:
作 者:
关键字:
全 文:
 
 
中医文献分类

文献研究
书刊述评
验方验案
其它文献

学术探讨
文献综述
名医经验

中医文献杂志

总第

  本栏目由医药网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联合推出。中医文献杂志每年出版4期,医药网刊登从总第39期开始,逐年递增。文献内容若有出入,应以原刊物为准。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电话:
  021-54560625
  021-64371481-8028

  医药网电话:
  0571-88228426


  明清御药房初考

明清御药房初考

作者:王玠

关键词:明代 清代 御药房
    御药房是内廷 采办、储存、配制药品和太医分班侍值的重要机构.本 文主要介绍明、清两代御药房的一些情况。
 
    一、明代 御药房
 
    明代的御药房 创办于洪武六年(1373年).设于内府,同时设置了尚 药、奉御二人,直长二人,药童十人,并且规定都由 内官内使来充当,同时设御医四人,则由太医院医士 充当。嘉靖六年(1527年)御药房多选年轻有为者,由 资深的医师授业,规定一定的课程学习,一年四考。
 
    若有才能,则 由礼部会考分等.其中一等的才选到御药房供事,足见 当时挑选人员相当严格。到嘉靖十五年(1536年)将御 药房改名为圣济殿.同时设立了御药库。每逢宫中传唤 太医院侍值的医官入大内看病,所需药料都要御医和 太监一起到内局合药,并须将药方连名封记。随之开 列本方的药性及治疗大法,进呈皇帝阅览.其后盖上内 府的印章,细载年月缘由,以凭稽察。为皇上煎调御 药时,要求则更为严格,需太医院院官与太监一同监 视,以两服药合为一服,煎好后,分别倒入两个杯 子。一杯由御医和太监尝服,一杯进皇帝服用。这样 严格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药管理制度的发 展。御药房的生药材由全国各地进贡,多为地道的优 质药材。永乐年间(1403~l424年)的定额为每年55, 474斤,其后数量与日俱增,到嘉靖初年时已达274, 227斤,嘉靖十七年(1538年)数量才稍减少为249,581 斤。这些药材均由内务府收掌,贮存在太医院生药库. 由御医、大使各一名辨验收放,并要由御医轮值供 事,对药物要辨其产地,择其优劣,同时仔细修制后 才加以应用。此外还要由礼部委派一名官员前来检 查。每年年底,按例将药材收支情况造册二本,一本 留存太医院,一本送礼部备查。太医院所用的炮制 品,均由礼部用各地贡来的生药加工而成。由此看 到,明代御药房药材的供应、收藏、加工炮制都已形 成了严格的体制,保证了太医院医士治病的安全与疗 效。御药房不仅为内府提供药材。也为京城一南京(永 乐后迁都北京)中各监局提供医疗服务。他们领取药材 也有一定的规定,取讨药料需印信,并需加盖“圣济 殿御药关防”大印,印章由提督太监掌管,年终.将支 出及剩余的药材数量分别造册送礼部存考。至于京城 各营所用药料,都拨给医士随病供应,从嘉靖十年 (1531年)起,每营都设置了药局,由礼部和太医院选 取精通医术的医士一名在药局工作,三年无过,授于 冠带.九年无过则由吏部授吏目之职。由此亦可见药局 人员的选用相当严格。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供应商 | 化工搜索 | 服装网 | 纺织搜索 | 化工人才网 | 化工设备 | 生意宝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