尃与耑古通,
段注《说文》:“古废端字作此。今则端行而废,乃
多用为矣。”与现皆已简化为“专”。与形体极似,
传抄每易致误,故凡用、作声符者,如传、抟、转、
傅、搏、博、揣等字。传抄极易相混。古籍文章凡用
此等文字,其义若有难通之处,或系通假或为错讹。
如因声(专)求义而理通当属通假字,若因声求义而理
未通则属错讹字。兹就《内经》用“专”作声符,以
《甲乙》、《太素》互参对照,对通假、错讹之处,
略例几则以说明之。
一、传与
抟、转、揣相通,与搏相讹例
《素问·生气
通天论》:“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王
冰注:“夫精神可传,惟圣人得道者乃能尔。”从王
冰串讲注文中看出,王将传作“流传、传播”之义,
欠妥。按:传,当作专。尤怡《医学读书论》:“传
当作专,言精神专一。”《吕氏春秋·季冬》:“专
于农民,无有所使。”于省吾新证;“专、传古字
通。”一说传或作“抟”,如俞樾《内经辨言》:
“传,读为抟,聚也。”传精神即“聚精神”,是言
精神专一,高校五版教材《内经讲义》(程士德主编)
正持此说。考抟,段注《说文》:“古亦借为专一
字。”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普天之下,抟心
揖志。”《左传》:“如琴瑟之抟壹。”抟,当作
专。抟之“聚”义虽可通,然抟、专相比较,“专”
义更胜,实际上其本字就是“专”。传,《太素》作
搏,错讹。因搏与传()或抟()形似致讹。故《素问》
之传,非为抟、搏,本字为专。再如《灵枢·大惑
论》:“阴阳合传而精明也……心者,神之舍也,故
神精乱而不转,”按:传、转,《甲乙》皆作
“揣”,《太素》都作“传”.可见“传、转”当为一
个字,或传或转或揣。揣义难通.疑即抟字。传、抟、
转古通假,如《汉书·燕王刘泽传》:“燕王北定
代,云中,转胡众入萧关。”王念孙《杂志》:“转
字师古无音。念孙按:转读为专,专谓统领之也。
《史记》作抟。《索隐》曰;抟音专,专谓专统领胡
兵……专、抟、转,声相近,故专又通作转。”转与
专音同而借,故《灵枢》本字当作“专”。阴阳合
传,当作“阴阳合专”.即阴阳诸精气会合而精专不
杂;神精乱而不转,当作“神精乱而不专”,即精神
分乱则不能专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