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针灸治疗
学是祖国医学针灸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迄
今,它为人类的繁衍发展及广大妇女的健康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妇科针灸治疗学业已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
医学专科,且日益为医学界所瞩目。现就笔者所收集
到的古代针灸治疗妇科病的有关文献简述如下。
妇科针灸
治疗学的发展概况
成书于春秋时
期的《黄帝内经》全面论述妇女的生理、解剖、病
理、诊断和治疗,为后世针灸妇科学奠定了理论基
础。西汉末《黄帝明堂经》就具体提出了43个治疗妇
科病的腧穴,如中渚、水道、关元等。治疗的妇科疾
患有月事少、月不通、绝子、胎衣不出等等。东汉时
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列三篇专论妇科,首先明确
针灸治疗妇科病宜辨证论治。三国时代,《三国志·
华佗传》就记载华佗针药并用治疗“李将军妻胎死不
去”案,较早记载了针灸治疗妇科疾病医案。晋·皇
甫谧《针灸甲乙经》叙述了五十三种妇科疾病的针灸
治疗方法,第一次使针灸妇科独立成篇,说明妇科针
灸治疗学自起源到晋代已逐步向专科发展。隋唐之
际,妇科针灸有了飞跃的发展。孙思邈在《备急千金
要方》列妇人三卷,对妇人的经带胎产诸疾论述详
细,其中针灸治疗法达七十余种,并首次根据妇人妊
娠生理提出了妊娠妇女针灸时的注意事项;在《千金
翼方》讲述了四十五首妇科疾病的针灸治法。宋代妇
科针灸治疗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官方组织编写,
集医方大成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详细记
载了前人有效的医疗经验,为后世的针灸妇科学发展
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而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
方》则对针灸治疗妇科病的有关针刺手法、腧穴特点
及操作原则加以详细说明。宋代著名针灸家王执中的
《针灸资生经》有新的创见,提出妇科疾病中主症相
同而兼症不同的病候宜加以区别,并配以不同腧穴进
行治疗,改变了古代一些就病取穴而不进行辨证施治
的笼统治法,使针灸妇科学的治疗效果大为提高,其
理论更为科学化。此外宋金元时期许多医书亦载有大
量的妇科针灸内容。到了明代,杨继洲著《针灸大
成》,论述了三十一种妇科病的针灸治法。在此期间
还出现了不少内容比较系统而详尽的妇产科专著,对
于妇科病的针灸治疗都有介绍说明。如《普济方》专
列妇科一门,讲述十二种妇科病的二百余种针灸治疗
方法,妇科针灸治疗学在明代已趋向成熟并发展成为
一门较系统的学科。清代妇科针灸治疗学虽无明显发
展,但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吴亦鼎的《神灸
经纶》专论灸法,讲述了治疗妇科病的二十四种灸治
方法,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列述妇科疾病治疗方法
十三种,使妇科针灸学的发展更加完善而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