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陈复正(1736~
1796年),字飞霞,岭南罗浮山人,自幼知医,及长学
道,瓢笠云游,行医济世,竹杖芒革奚,行踪半宇,
于幼科一门尤有发挥,有《幼幼集成》六卷传世。幼
幼者,见其慈幼小之良厚宅心;集成者,不愧集幼科
学术之大成。陈氏采撷诸家学说之长,有裨实用者取
之,浮泛不切者去之,未妥之处参以己见成全之。全
书首创“赋禀”、“护胎”,并以醒世之言辟惊风之
悖谬、析指纹之精微,传神之功验,具有极高的学术
价值。即论治小儿各种常见病证,亦莫不精详备至。
本文试就卷三之《泄泻证治》篇作一浅析。
1.审因论证,
宜别所泻之色
《经》曰:“夫泄泻之
本,无不由于脾胃。”泄泻乃脾胃专病,陈氏一遵经
旨,以此为泄泻辨治的总纲,并推崇张景岳之论:脾
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
节,寒湿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
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
矣。泄泻原因虽多,未有不源于湿者,故《难经》有
湿多成五泻(胃泄、脾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
之说。关于泄泻的分类,《内经》记载有飧泄、濡
泄、溏泄、洞泄、滑泄等,后世医家更有多种分法,
陈氏将小儿泄泻分寒、热、虚、实、食积五类,较适
合儿科特点,便于执简御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