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是我国文
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体载,它出自随笔记录,不拘形
式,内容或出自作者耳闻目睹,或出自秘府珍籍,涉
猎政治、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正如阮元《蝟外集》卷三所言:“书中鬼怪荒诞之谈
居其大半,然而遗文轶事,可资考镜者,亦往往杂出
其间。”宋以降的本草典籍多有从其中征引有关资料
者。此类资料或可拾阙失,或可补未详,或能纠纰
谬。以其本身的人文属性,又促进了药物知识的普
及,从而对本草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以下
试举例证之。
1勘误纠谬
例
作为笔记类著
作的代表之一,沈括《梦溪笔谈》在我国科学史上居
有重要位置,其中对药物的记述亦颇多真知灼见,纠
正前人的某些谬见,是其贡献之一。如源自段成式
《酉阳杂俎》的“一木五香”说曾一度盛行,即“根
旃檀,节沉香,花鸡舌,叶藿,胶薰陆”。沈氏认
为,“此尤谬”,据其考证,鸡舌香即母丁香,藿香
为草叶,薰陆香即乳头香,旃檀与沉香则是不同的两
种树,并言:“五物迥殊,元非同类”[1]。又如针
对时人对赤箭与天麻的歧解,沈氏明判道:“赤箭即
今之天麻也。后人既误出天麻一条,遂指赤箭别为一
物。既无此物,不得已又取天麻苗为之,……谓其茎
如箭,即言赤箭疑当用茎,此尤不然,……”[2]沈
括之说正本清源,力辟谬误,从而为后人正确用药提
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