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产品大全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技术项目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 中医学习  难病诊治  针灸大全  中药图谱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药膳食疗  保健养生  中医药资讯
分 类:
标 题:
作 者:
关键字:
全 文:
 
 
中医文献分类

文献研究
书刊述评
验方验案
其它文献

学术探讨
文献综述
名医经验

中医文献杂志

总第

  本栏目由医药网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联合推出。中医文献杂志每年出版4期,医药网刊登从总第39期开始,逐年递增。文献内容若有出入,应以原刊物为准。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电话:
  021-54560625
  021-64371481-8028

  医药网电话:
  0571-88228426


  医古籍释词

医古籍释词

作者: 李具双

关键词:通借词 医古文 词义解释 训诂
    古医籍训诂中的难点,就 字词方面来说,一是早期的通借字没能认出,一是六 朝以前文字形体的讹误不能辨别,而这两方面往往纠 缠在一起,同时出现。在六朝及其以前,社会上有用 通借字的习惯,就是司马迁、班固这样的大文人,也 大量用通借字,并不是因为书写时一时记不起来了, 临时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而是只要是音同音近,都 可以用。现在我们看古籍中的通借字并不多,那是因 为历代在刻印时改了许多。《汉书》没有《史记》影 响大,《汉书》中通借字就比《史记》多许多,因为 被改的次数少。把出土文字和传统古籍相勘,同一段 文字,传统古籍中很少或没有通借字,而出土古籍中 大量用通借字,如果没有传世古籍作参考,几乎不能 卒读。就字形来说,六朝及其以前,在没有印刷体的 统一规范下,手书造成文字的不规范是自然而然的。 当时又存在着大量的俗体字,而隶书又对它之前的字 体构件,进行了大量的归并与分化,导致了今天文字 中的相当一部分和古文字形体失去了联系。这样,有 些字形的讹误,如果没有古文字的基础,就认不出来 了。在较早的医古籍中,文字的通借和字形的讹误往 往是连在一起的,表现在古籍中的一个词,不同版本 有不同写法,通借和讹误兼而存在,后人对这些不同 的现象,往往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只有从古音与形 体演变两个方面综合考察,才能正本清源,存是去 非。下面就古医籍中几组词,来说明这个问题。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供应商 | 化工搜索 | 服装网 | 纺织搜索 | 化工人才网 | 化工设备 | 生意宝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