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籍训诂中的难点,就
字词方面来说,一是早期的通借字没能认出,一是六
朝以前文字形体的讹误不能辨别,而这两方面往往纠
缠在一起,同时出现。在六朝及其以前,社会上有用
通借字的习惯,就是司马迁、班固这样的大文人,也
大量用通借字,并不是因为书写时一时记不起来了,
临时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而是只要是音同音近,都
可以用。现在我们看古籍中的通借字并不多,那是因
为历代在刻印时改了许多。《汉书》没有《史记》影
响大,《汉书》中通借字就比《史记》多许多,因为
被改的次数少。把出土文字和传统古籍相勘,同一段
文字,传统古籍中很少或没有通借字,而出土古籍中
大量用通借字,如果没有传世古籍作参考,几乎不能
卒读。就字形来说,六朝及其以前,在没有印刷体的
统一规范下,手书造成文字的不规范是自然而然的。
当时又存在着大量的俗体字,而隶书又对它之前的字
体构件,进行了大量的归并与分化,导致了今天文字
中的相当一部分和古文字形体失去了联系。这样,有
些字形的讹误,如果没有古文字的基础,就认不出来
了。在较早的医古籍中,文字的通借和字形的讹误往
往是连在一起的,表现在古籍中的一个词,不同版本
有不同写法,通借和讹误兼而存在,后人对这些不同
的现象,往往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只有从古音与形
体演变两个方面综合考察,才能正本清源,存是去
非。下面就古医籍中几组词,来说明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