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系北宋早
期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由王怀隐等编撰的一部大型方
书。该书的最后“卷九十九针经”、“卷一百灸
经”,为针灸内容,书中未题原著者姓名,其中“灸
经”,又名《黄帝明堂灸经》,被元代窦桂芳收入
《针灸四书》中,而“针经”现仅能从《太平圣惠
方》中看到。兹将《太平圣惠方·针经》(以下简称
《针经》)对针灸学的贡献略述于下。
采摭前经,总
览精英
《针经》中主要的内容是
腧穴学,通过“陈穴道而谈通”的,它在阐述了腧穴
的位置、取穴法后,就是各种方治病证、刺灸法及禁
忌事项等。在上面逐项内容中,《针经》广收了唐以
前的文献资料,其中不仅有《甲乙经》、《千金
方》、《外台秘要》的内容,更有《山月兆经》、
《甄权针经》、《小品方》、《异经》等佚书中的一
些独特见解。如白环俞穴,就引“《甲乙经》、《甄
权针经》云:挺腹地满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气息,
令皮肉俱缓,乃取其穴。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讫
多补之。主腰髋疼不遂、浊虐、腰中冷、不识眠睡、
劳损风虐。不宜灸。慎房事,不得擎重物,忌如
前。”其实这段话中仅“刺入八分,得气即泻,泻讫
多补之,不宜灸”是《甲乙经》的文字,其余取穴
法、主治病证等,均系《甄权针经》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