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是中医学术的奠
基大著。南朝刘梁时期的全元起系注释《素问》的第
一人,时已佚九卷中之第七卷。全元起之后二百余
年,唐代王冰在全元起本基础上加以改编,分合迁
移,并补充七篇大论,整理为二十四卷八十一篇(含原
已亡佚的《刺法论》、《本病论》两篇)。又过三百年
左右,北宋林亿等在校正王冰注本时,于篇题下与正
文内撰定了新校正,其中多有涉及全本卷目乃至内容
的文字,反映了王冰对全本改编之大略,使后人得以
窥见全本之概貌。
《素问》王冰注文凡四千
五百余条,新校正共一千三百三十八条(均依明代顾从
德翻刻宋本,每一双行夹注为一条计),其中涉及迁移
全本文字者共八十八条,包括除七篇大论与两篇佚文
外的各篇篇题下新校正所云七十二条与正文中的校注
十六条。在这八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迁移所在的,有
篇题下新校正七十一条,正文中王注一条,新校正七
条,计七十九条,为后人了解全本原貌提供了方便。
另有九条,包括篇题下新校正一条,正文中新校正八
条,对迁移所在语焉不详,只是说原在全本某篇,甚
至唯言原在全本某卷,而未确指其在何处,这就为全
本内容的准确造成了困难。笔者认为,遇有此类情
况,一般可以现存《太素》作为判定全本具体内容安
置的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