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谓“六
腑以通为用”,其实,五脏同样也是以通为用,以通
为顺,以塞为逆,以塞为病。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下简
称:慢肾衰)而言,正是由于脏腑,尤其是肾、脾、胃
等不通所致。所以近年来不少中医学者将此作为本病
症的重要治法,现综述如下。
不通病机
慢肾衰实质是
慢性肾功毁损导致排泄废物,调节水与电解质以及酸
碱平衡紊乱的一种自身中毒综合征。目前学者们比较
一致认为,正虚邪实是慢肾衰的基本病机,而脾肾虚
衰,湿浊潴留则是病机的关键。从病变部位来讲,初
犯肺脏,渐损脾胃,久则及肾,再抵心肝,终致多脏
器虚衰。而其病机过程则为:初为气虚,逐渐演变为
阴、阳、气、血俱虚。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慢肾衰
为例,初多为感受湿热之邪,先犯肺胃,渐及脾脏,
久则伤肾。湿热缠绵,湿聚而水停,气机不畅,水血
同源,久病致瘀。肾为水脏,主气化而司开阎,有行
水泻浊之功。肾脏受累之后,初期多表现为肾不摄
水,不能化生精血,证见多尿、夜尿、面色萎黄;中
期则表现为肾不化水,证见尿少、浮肿、纳呆、尿
毒、呼吸困难等,以湿浊为患;末期表现则为尿毒证
候,浊邪留滞进而化热,酿痰,生瘀,动风,多脏腑
受累,如胃、血络、肺、心、肝、脑等。典型的尿毒
证候,上因肺部气机壅遏,则咳喘不已,胸憋满闷;
中因脾胃升降失常,则呃逆呕吐,脘腹胀满;下因肾
不化水,水道不通,致诸湿肿满,尿少浊毒内聚。痰
浊蒙窍则神昏嗜睡;热窜营血,迫血妄行则鼻衄、齿
衄、肌衄;引动胆风则抽搐等变证丛生,又形成本病
“标急于本”之危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