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文词简奥,义
理艰深,学用每感不便。八十年代末,崔月犁先生倡
议组织《白话中医古籍丛书》并付诸实施,《温病条
辨》白话译本(孟澍江主编,中外文化公司春秋出版社
1988年出版)为其中之一。该书以现代语言复述原著,
通俗易懂,有利普及。然事属新创,偶有失疏在所难
免。现谨就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略陈陋见恭求教
正。
一、译则刍识
本书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编译说明〉)。但无论如何,尊重和忠实于
原著,乃是翻译的公认原则。恩格斯《资本论》第三
卷序指出:“研究科学问题的人,最要紧的是对于他
所要利用的著作,学会照著者写这部著作的本来样子
去研读,并且最要紧的是不把著作中没有的东西包括
进去。”古籍今译也要尊循施行。也就是说,翻译只
是语言不同而无实质差异,原著的一切(包括学术缺陷
在内)都要全部译出,以期反映其历史的真实面目,使
读者知道它确是斯人斯世的作品。其次还应看到,同
一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出发,动用不同的方法和手
段,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即使观点相反,也未必
就是正误的对立,这在科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因
此,翻译决不能对原著进行实质性更改,否则即使起
古人于地下,能否赞同尚在未定之数,而且现在能否
被普遍接受亦有待证实,更何况译者所论日后也可能
由自己或他人加以修订,届时又当怎样置评?为说明问
题,举例为证。《温病条辨》徵保序曾曰:“天地、
阴阳、日月、水火,罔非对待之理。”译作:“天
地、阴阳、日月、水火,无不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关
系。”应该说,徵氏之论是传统认识,并无新奇和不
可理解之处。译文所述“对立统一的关系”,则是现
代哲学归纳,有着严格的科学规定。尽管译者可以持
有那种观点,而徵氏却绝对不可能形成如此深刻见
解。勉强让古人说今话,反会削弱译文的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