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大多发
生在中老年人,据统计,目前其发病率为219/10万,
患病率为719/10万,死亡率116/10万,复发率41%,
致残率高达80%[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
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偏瘫是脑卒中
后最突出的后遗症,也是国内外医生感到很棘手的难
题。针灸一直是治瘫的主要手段,也确有良好的疗
效,但临床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针灸对偏瘫的痉
挛状态疗效明显差于治疗弛缓状态。究其原因,除了
偏瘫的恢复过程有从弛缓状态到痉挛状态自然发展趋
势外(即Brunnstrom六阶段论),主要是忽视了对两种
状态治疗差异上作进一步探讨有关,即常把两者混同
一起,概以“痿病”同治。弛缓状态即中医真正的
“痿病”,肢体萎软无力,肌肉弛缓,甚或瘫痿,病
位在“肌肉”,其治疗《素问·痿论》中已提出“治
痿独取阳明”的针刺治疗大法,从古至今一直指导着
临床实践。而痉挛状态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
筋肉拘急、屈伸不利,病位在筋,症状表现归属于经
筋的病候,而不属十二正经的病候,对经筋病的治
疗,《灵枢·经筋》、《灵枢·官针》中有“燔
针”、“关刺”、“恢刺”的论述。老一辈针灸家陆
瘦燕、陈必廉、李鼎等对偏瘫痉挛状态从经筋论治都
曾有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