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诊断
辨证
病因 气血津液 脏腑 经络 六经 卫气营血 三焦

常见病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传染病
恶性肿瘤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辨证论治-辨证

心脉痹阻

收藏


    心脉痹阻证是指心脏脉络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痹阻不通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年高体弱或久病正虚所致瘀阻、寒滞、痰凝、气郁而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部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或手臂,时发时止。若痛如针刺,并见舌紫暗、或有瘀斑、紫点,胸闷较甚,苔白腻,脉沉滑,为痰阻心脉;若疼痛剧烈,突然发作,畏寒肢冷,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为寒邪内盛之象;若疼痛且胀,发作多与情绪变化有关,舌淡红或黯红,脉弦,多为气滞。

    病机分析:本证大多因正虚阳气不足,心失所养而见心悸怔忡。由于心阴不足,运行血液无力,继而导致瘀血内阻,痰浊停聚,阴寒凝滞,气机阻滞等病理变化而致心脉痹阻,气血因此不得通畅而发生疼痛。手少阴心经之脉循臂内,出腋下,直行上肺,故心脉痹阻时疼痛常出现在经脉循行线路上。辨证须分清痰、瘀、气、寒的不同,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本证大多属本虚标实,疼痛发作时常由于实邪阻滞心脉所致。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单纯由某一致病因素引起的心脉痹阻多见,但致病因素之间常相互影响,相互兼夹也可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因,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血瘀等,因此在临床辨证时需根据不同病因的证候特点,综合分析来作出正确诊断。如瘀阻心脉其痛特点是刺痛,伴见舌质紫暗,瘀斑,紫点,脉细涩或结代等瘀血内阻的症状;痰阻心脉疼痛以闷痛为主,患者多见体胖身重,困倦痰多,舌苔白腻,脉沉滑等痰浊内盛症状;阴寒凝滞心脉的疼痛以突然发作,剧烈,得温痛减为特点,伴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寒邪内盛的症状;气滞心脉的疼痛以胀痛为特点,发作往往与情绪变化有关,且可见胁胀,脉弦,舌淡红或黯红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特点是心胸憋闷而痛。类似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胸憋闷疼痛有外伤性的、有肺及胸膜疾病的,甚至还有因压力大而无心肺疾病却作痛的。辨证时,先要把这些排除掉。年龄因素要考虑进去。此证多见中老年男性,女性要少些,年轻人罕见。本证可兼见气虚、阳虚、阴虚、血虚,还有寒凝(一派实寒证)、痰阻等证。见有兼证则可辨作心气虚心脉痹阻,血瘀心脉痹阻,寒凝痰阻心脉痹阻等。

    辨证注意点:①具有心胸憋闷主症;②多有时发时止,反复发作的心胸闷病史;③有西医相关的检查结论将有助于该证的确认和判断预后。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