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概述】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根据病原学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和非甲非庚型肝炎,按临床又可分为急性肝炎(包括黄疽型和无黄疽型)、慢性肝炎(包括迁延型和活动型)、重症肝炎(包括急性重症和亚急性重症)、瘀胆型肝炎。 中医将本病归属“黄疽”、“胁痛”、“虚劳”、“积聚”等范畴。认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而正气虚弱则是致病的基本因素。其中急性肝炎以湿热熏蒸、气机阻滞等邪实为主,慢性肝炎以湿邪缠绵、脉络瘀阻、肝肾不足等虚实夹杂为主,重症肝炎以疫毒鸱张、正气欲脱为主,瘀胆型肝炎则以湿热留恋、血瘀脾虚为主。
【临床表现】乏力纳呆,恶心呕吐,胁痛腹胀,肝肿大,或发热,黄疽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急性肝炎常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胁胀痛,或发热、黄疸。慢性肝炎表现为病程长,乏力,纳呆,肝区隐痛,腹胀,低热,肝掌,蜘蛛痣等。重症肝炎有发热,黄疽,恶心呕吐,鼻衄,呕血,腹水,嗜睡或烦躁,谵言,昏迷,抽搐等。瘀胆型肝炎则表现为持续性黄疽,身困乏力,皮肤瘙痒,肝肿大等。
【辩证分型及治疗】1.湿热熏蒸型证候:面目周身俱黄,院腹胀满,右胁隐痛,恶心呕吐,身热口音,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溏薄,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30克,山栀9克,生大黄9克(后下),田基黄30克,白术9克,茯苓9克,车前子15克(包煎),板蓝根15克。 加减:热盛者,加黄连3克、黄芩9克;湿重者,加苍术9克、厚朴9克;恶心呕吐甚者,加半夏9克、陈皮6克、姜竹茹9克。 2.肝郁气滞型证候:胁肋胀痛,脘痞腹胀,恶心暧气,纳谷不馨,神疲乏力,身热便秘,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9克,枳壳9克,白芍9克,郁金9克,香附9克,田基黄30克,生大黄9克(后下),甘草3克。 加减:胁痛甚者,加川??子9克、延胡索9克; 日苦热重者,加黄连3克、黄芩9克;恶心暧气甚者,加姜半夏9克、旋覆花9克(包煎)、姜竹茹9克。 3.脾虚湿困型证候:右胁隐痛,脘腹胀问,身重困倦,面色苍白,恶心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2克,苍术9克,白术9克,茯苓9克,半夏9克,陈皮9克,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山药15克,鸡内金9克,甘草3克。 加减:苔腻湿重者,加藿香9克、佩兰9克;右胁痛甚者,加延胡索9克、川??子9克;身乏便溏者,加扁豆9克、熟苡仁9克。 4.肝肾阴虚型证候:胁肋隐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口干唇燥,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带数。 治法:滋阴,柔肝,止痛。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12克,熟地9克,杞子9克,北沙参9克,麦冬9克,山茱萸9克,石搬9克,川??子9克,白芍9克,丹皮9克。 加减:胁痛甚者,加延胡索9克、八月札15克; 心烦失眠甚者,加黄连3克、枣仁9克、五味子9克; 头晕腰酸甚者,加料豆衣12克、女贞子9克、龟版15克(先煎)。 5.热毒炽盛型证候:高热烦躁,黄值日益加重,胁痛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时抽搐,或见衄血便血,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营。 方药:犀角散加减。 水牛角30克(先煎),黄连3克,山桅9克,丹皮9克,生地15克,鲜茅根30克,赤芍9克,石斛9克,板蓝根30克。 加减: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九1粒(吞服); 抽搐甚者,加羚羊角粉0.6克(冲服);便秘腹胀甚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分冲);小便不利或有腹水者,加车前子 30克(包煎)、陈壶卢瓢 15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