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概述】肺结核病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好发于婴幼儿,青春后期和成人早期,尤其是该年龄期的女性和老年人。而糖尿病、矽肺、胃大部切除后、麻疹、百日咳患者常易诱发结核病,兔疫抑制状态包括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亦好发结核病。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经空气传播。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三种类型。 中医将本病称为“肺痨”,认为痨虫入侵、气血虚弱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凡直接接触,感受病者之气,致痨虫侵入人体者,均可发病。而禀赋薄弱、起居不慎、忧思恼怒、酒色劳倦,都可以耗伤气血津液,正气先伤,体虚不复,则痨虫乘虚袭人,亦可感受为病。 本病初起,虽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但在病变过程中,可累及脾肾,甚则传遍五脏,特别以脾肾二脏见证更为多见。如痨虫蚀肺,肺阴不足,热伤肺络;肺虚不能输布津液,肾失资生之源,则病及于肾;肺虚耗夺脾气以自养测病及于脾。
【临床表现】咳嗽、咳血、潮热、盗汗、逐渐消瘦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本病发病大多缓慢,逐渐加剧,但亦有急骤发病、迅速恶化者。咳嗽初起为微咳、干咳,或痰少粘稠,咯之不爽;继则咳嗽加剧,午后、入夜为甚,痰多,黄白不一。咳血初起往往是痰中带血丝,以后常常咳血,血鲜色红,少数患者可呈大量咯血。潮热多表现为低热,自觉手足心烦热,大多在午后或入夜发热,晨起热退。盗汗由少渐多,甚至汗湿衣衫。身体消瘦一般是逐渐发展而成,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瘦削、颈部纤细、两颧高突。
【辩证分型及治疗】1.肺阴亏损型证候:咳嗽,或干咳,或少痰,或痰中带血,胸部隐痛,午后低热,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时有盗汗,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月华丸加减。 生地15克,熟地15克,北沙参12克,天冬9克,麦冬9克,百部9克,獭肝15克,川贝9克,白及9克,茯苓9克,三七粉2克(分吞),山药15克。 加减:咳嗽甚者,加杏仁9克、瓜萎15克;胸痛明显者,加郁金9克、延胡索9克;咯血者,加白茅根15克、仙鹤草15克;骨蒸潮热者,加银柴胡9克、功劳叶15克。 2.阴虚火旺型证候:咳嗽气急,痰少粘稠,或有黄痰,时时咯血,血色鲜红,五心烦热,潮热骨蒸,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见消瘦,舌质红绛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弦数。 治法:滋阴降火,润肺止血。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百合12克,麦冬9克,玄参9克,生地12克,熟地9克,鳖甲15克(先煎),知母9克,秦艽9克,地骨皮9克,川贝9克,鱼腥草15克,白及粉3克(分吞),白茅根30克。 加减:咳嗽痰黄量多者,加瓜萎15克、黄芩9克;便秘腹胀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麻仁9克;盗汗明显者,加乌梅9克、碧桃干9克;咯血量多者,加仙鹤草15克、紫珠草12克。 3.气阴两虚型证候:咳嗽气短,痰中夹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气怯声低,口燥咽干,面色?s白,颧红,舌质淡红,苔薄,脉儒细。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方药:保真汤加减。 太子参12克,黄芪30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天冬9克,麦冬9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白芍9克,当归9克,地骨皮9克,黄柏9克,知母9克,百部9克,白及粉3克(分吞)。 加减:咽干舌红甚者,加龟版15克(先煎)、鳖甲15克(先煎);咳嗽剧烈者,加紫菀9克、款冬花9克;神疲乏力甚者,加山药9克、扁豆9克;盗汗自汗者,加浮小麦15克、煅牡蛎30克(先煎)。 4.阴阳两虚型证候:呛咳,咯血,面色晦暗,潮热盗汗,自汗,形寒消瘦,声嘶失音,纳果便溏,心悸唇紫,舌光红少津,脉细。 治法:滋阴补阳,培元固本。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孩儿参12克,黄芪30克,山药15克,杞子9克,龟版15克(先煎),鹿角片12克(先煎),紫河车粉3克(分吞),熟地15克,麦冬9克,阿胶9克(烊冲),当归9克,五味子6克。 加减:喘息气短甚者,加冬虫夏草3克(另兑)、肉桂3克(后下);心悸气短甚者,加紫石英15克、丹参15克;下肢浮肿者,加猪苓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五更泄泻者,加肉豆蔻9克、补骨脂9克。 5.瘀血痹阻型证候:咳嗽,咯血不止,血色黑暗有块,胸痛如刺,固定不移,午后或夜间发热,肌肤甲错,面色黧黑,形体消瘦,舌质暗,边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润肺止咳。 方药:大黄现虫丸加减。 大黄9克,现虫6克,桃仁9克,红花9克,丹参15克,生地12克,杏仁9克,川贝9克,百部9克,黄芩9克,当归9克,生甘草3克。 加减:咯血不止者,加三七粉2克(吞服)、花蕊石30克(先煎);午后发热甚者,加地骨皮9克、银柴胡9克;咽干口燥者,加沙参9克、麦冬9克;胸痛明显者,加郁金9克、延胡索9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