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诊断
辨证
病因 气血津液 脏腑 经络 六经 卫气营血 三焦

常见病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传染病
恶性肿瘤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辨证论治

支气管炎

收藏

    【概述】支气管炎是由细菌、病毒以及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炎症。发病季节以冬春多见,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尤以我国北方农村为多发。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本病若反复感染常易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少数患者可并发支气管扩张。
    本病属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咳喘”等范畴。认为外邪侵袭以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人体正气不足,卫外失职,感受外邪,外邪既可以是风寒之邪,也可是风热之邪,也可风寒之邪化热,侵犯肺脏,使肺失宣肃;或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复感外邪;或因年老体弱,脾肺气虚,脾失健运,湿聚成痰,停蓄于肺;或肺有宿疾,复感外邪;或久病之后,由脾肺损及肾,导致肾气不足,纳气无权等。

    【临床表现】咳嗽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开始为刺激性干咳,同时常伴有胸骨下疼痛和紧问感。1~2天后咳出少量粘痰或稀薄痰液,以后咳嗽即渐趋松动,痰量增加,并逐渐转变为粘液脓痰。
    较重的病人往往在晨起、晚睡、体位改变、吸入冷空气或体力活动后,有阵发性咳嗽。或终日咳嗽及全胸或腹肌疼痛,或伴有哮鸣与气急。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不适等全身症状。发热常在3~5天后消退,但咳嗽可延长到数星期。
    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患者起病前有急性支气管炎、流感或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多数隐潜起病,初起多在寒冷季节发病。出现咳嗽及咳痰的症状,以清晨明显,痰呈白色泡沫状,粘稠不易咳出。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或呈黄色脓性,有时痰中可带血。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终年均有咳嗽,咳痰,而以秋冬为剧。病情反复发作,后期可并发肺气肿,出现动则气喘,呼多吸少等症状。

    【辩证分型及治疗】1.风寒犯肺型证候:咳嗽,痰白而稀,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楚,鼻流清涕,胸闷,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三拗汤加减。
    麻黄9克,杏仁12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前胡9克,象贝母9克,姜半夏12克,桔梗6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
    加减:恶寒甚者,加细辛3克;苔厚腻痰湿重者,加苍术9克、川朴6克。
    2.风热犯肺型证候:咳嗽痰黄,或稠粘而黄,咯之不爽,发热,汗出,恶寒,口干咽痛,舌苔薄黄或黄白相兼,朦胧数。
    治法:祛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9克,薄荷3克(后下),杏仁9克,前胡9克,连翘12克,牛蒡子9克,桔梗6克,黄芩9克,鱼腥草12克,炙甘草6克。
    加减:干咳无痰,加沙参9克;痰多,加苏子9克、全瓜萎9克。
    3. 外寒内饮型证候:咳嗽,痰白泡沫状,量多,胸闷,恶寒发热,无汗,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6克,桂枝6克,细辛3克,姜半夏12克,干姜6克,杏仁9克,桔梗3克,全瓜萎12克,紫菀9克,炙甘草6克。
    加减:咳甚者,加款冬花9克;痰特别多者,加苏子9克。
    4.热邪壅肺型证候:咳嗽,痰黄稠,胸闷气短,发热汗出,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浮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打、先煎),桑白皮12克,黄芩9克,象贝母9克,连翘12克,鱼腥草12克,瓜萎皮6克,炙甘草6克。
    加减:咳甚,加紫菀9克、款冬花9克;便秘,加生大黄5克(后下);口渴,加天花粉12克。
    5.痰湿犯肺型证候:咳嗽,痰多色白,胸闷气短,肢体困重,口淡发粘,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宣肺化痰,燥湿健脾。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减。
    茯苓12克,桂枝9克,生白术9克,姜半夏12克,厚朴9克,陈皮6克,杏仁9克,紫花9克,款冬花9克,炙甘草6克。
    加减:见喘者,加麻黄6克、苏子9克;寒甚者,加干姜6克、细辛3克;痰多不爽者,加白芥子9克。
    6.肺脾两虚型证候:神疲乏力,自汗,气短,纳差,便溏,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益气健脾为主。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2克,生白术12克,茯苓9克,陈皮6克,生黄芪12克,淮山药9克,防风9克,紫菀9克,枳壳9克,炙甘草6克。
    加减:痰多者,加苏子9克;兼有喘者,加麻黄6克。
    7.肺肾两虚证证候:咳喘久作,长期不愈,呼多吸少,动则加剧,痰稀色白量多,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而滑,脉沉细。
    治法:温肾摄纳为主。
    方药:肾气丸加减。
    炙附块9克(先煎).肉桂6克,熟地12克.淮山药15克,山萸肉9克,茯苓12克,泽泻9克,补骨脂9克,紫菀9克,炙甘草6克。
    加减:喘甚者,加黑锡丹6克(吞);虚甚者,加脐带6克。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医疗器械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中国保健品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中国中药材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