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概述】肾盂肾炎是指肾脏和肾炎的炎症,大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都伴有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根据临床病程和症状,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慢性两期。其中急性肾盂肾炎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育龄妇女最为多见。少数患者因感染持续、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则可发展为慢性,最终也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中医常将本病归属“淋证”、“腰痛”等范畴,认为湿热蕴结膀胱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如湿热之邪,注于下焦,内侵膀胱;或恣食辛热甘肥,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流注膀胱;或诸疮肿疡,热毒炽盛,蕴结膀胱;凡此,皆可使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病。
【临床表现】排尿异常、腰痛、菌尿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患者往往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菌尿,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并伴有高热、寒战。慢性期患者的症状较急性期轻,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多数有乏力、低热、厌食、腰酸腰痛,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辩证分型及治疗】1.膀胱湿热型证候:畏寒发热,尿频尿急痛,尿道灼热,小便黄赤,腰痛拒按,少腹胀痛,舌苔黄腻,脉儒数或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利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瞿麦9克,锐蓄9克,木通6克,山栀9克,滑石15克(先煎),银花9克,连翘9克,车前子30克(包煎),甘草梢3克。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少腹胀痛甚者,加乌药9克、积壳9克;胸闷纳呆者,加砂仁3克(后下)、蔻仁3克(后下);恶寒发热甚者,加剂芥9克、豆鼓9克。 2.肝胆郁热型证候: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小便黄赤,腰痛腹胀,寒热往来,心烦欲吐,口苦咽干,苔薄腻,黄白相兼,脉弦数。 治法:清利肝胆,通调水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克,山桅9克,黄芩9克,柴胡9克,生地12克,川??子9克,延胡索9克,本通6克,车前子30克(包煎),甘草梢3克。 加减:腹满便秘者,加生大黄12克(后下)、积实9克;纳呆泛恶者,加姜半夏6克、姜竹茹9克;头痛咽痛者,加桑叶9克、牛蒡子9克;口干欲饮者,加芦根30克、石斛9克。 3.胃肠实热型证候:尿频尿急尿痛,腹痛拒按,壮热持续不退,汗出,口气秽浊,烦渴引饮,腹痛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通淋,解毒通腑。 方药;导赤承气汤加减。 生地12克,黄连3克,生大黄9克(后入),黄柏9克,木通6克,甘草梢3克,车前子30克(包煎)。 加减:大便秘结甚者.加芒硝6克(冲服)、麻仁9克;腹痛甚者,加快实9克、厚朴9克;高热甚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山桅9克;口渴甚者,加花粉9克、芦根30克。 4.肾阴不足型证候:尿频而短,小便涩痛,头晕耳鸣,咽干唇燥,腰膝酸软,或有低热,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或无苔,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生地12克,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猪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知母9克,黄柏9克,楮实9克。 加减:小便灼热甚者,加黄连3克、木通6克;少腹胀痛者,加积壳 9克、川??子 9克;口干欲饮者,加石斛9克、王竹9克;头晕甚者,加菊花9克、白蒺藜9克。 5.肝肾阳虚型证候:小便频数,淋沥不尽,面浮肢肿,纳呆腹胀,神疲乏力,腰楚膝软,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肾,祛湿通淋。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仙汤加减。 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扁豆9克,山药15克,米仁15克,仙茅9克,仙灵脾15克,知母9克,黄柏9克。 加减:少腹胀满甚者,加厚朴9克、乌药9克; 小便淋沥不爽者,加桂桂枝6克、 车前子15克(包煎); 腰楚甚者,加杜仲15克、续断9克;纳呆泛恶者,加半夏9克、神曲9克(包煎)。 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