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概述】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约50%的病人有家族史。女性患者偏头痛发作往往与月经有关,大多在月经来潮前;怀孕后发作可减少。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气候骤变,强光刺激,烈日照射,低血糖,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利血平,食用巧克力、乳酪、柑橘等高酪胺食物及酒精类饮料,都可诱发偏头痛发作。本病目前一般分为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以及偏头痛持续状态五类,其中以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头痛”、“头风”范畴。认为发病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因于肝者,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肝气郁滞,久郁化火,上扰清空而为痛。因于脾者,或脾虚生化无权,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髓失养而致头痛。因于肾者,多由房劳过度,耗损肾精,以致髓海空虚;或肾阳衰微,寒从内生,清阳失旷;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风阳上亢而致头痛。几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锥如刺者测因久病入络,血瘀络痹之故。
【临床表现】剧烈头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头痛多呈单侧,也可累及全头、项背;头痛性质多为跳痛、胀痛、灼痛,呈搏动性增强,剧烈时可如掣、如裂、如劈;头痛大多在上午发作,持续数小时至l~2天,静卧可减轻头痛,发作呈周期性,但无明显规律;或在夜间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2小时,发作有明显的规律性,并有较长的缓解期。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还可见眩晕、心悸、汗出、畏光等症状。
【辩证分型及治疗】1.肝阳头痛型证候:头痛且胀,如掣如裂,或左或右,连及眼或颈项,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干且苦,两胁胀痛不适,音质红,苔薄黄,脉弦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9克,钩藤9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山桅9克,茯神9克,牛膝9克,生地15克。 加减:头痛甚者,加龙胆草9克、珍珠母30克(先煎);耳鸣膝软者,加杞子9克、女贞子9克;口干欲饮者,加王竹9克、石斛9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分冲)。 2.痰浊头痛型证候:头痛昏蒙,胸脘痞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9克,白术9克,天麻9克,茯苓9克,陈皮6克,蔓荆子9克,制南星9克,竹茹9克。 加减:胸脘满门甚者,加厚朴9克、枳壳9克; 口苦明显者,加黄连3克、黄芩9克;头痛剧烈者,加白芷9克、羌活9克;纳呆不思饮食者,加苍术9克、神曲9克(包煎)。 3.瘀血头痛型证候:头痛剧烈如锥刺,痛有定处,经久不愈,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边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9克,赤芍9克,麝香0.1克(吞服),当归9克,葱白2枝。 加减:头痛剧烈者,加全蝎3克、蜈蚣3克;形寒者,加桂枝6克、细辛3克;胸闷不适者,加厚朴9克、川??子9克;夜寐不安者,加磁石30克(先煎)、枣仁9克。 4.气虚头痛型证候:头痛,痛势绵绵,时发时止,通劳则剧,倦怠乏力,畏寒少气,口淡乏味,纳谷不馨,舌质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益气升清。 方药:顺气和中汤加减。 党参9克,黄芪30克,白术9克,甘草3克,当归9克,白芍9克.陈皮6克,升麻9克,蔓荆子9克,白芷9克,川芎9克。 加减:头痛头晕甚者,加细辛3克、白蒺藜9克;腰膝酸软者,加续断9克、杜仲9克;五心烦热者,加旱莲草9克、杞子9克;胸闷不适者,加枳壳9克、路路通9克。 5.血虚头痛型证候:头痛眩晕,面色少华,心悸怔忡,神萎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细。 治法:养血止痛。 方药:四物汤加味。 熟地15克,当归9克,赤芍9克,白芍9克,川芎9克,蔓荆子9克,菊花9克,桑椹子9克。 加减:耳鸣失眠者,加枣仁 9克、磁石 30克(先煎);腰膝酸软者,加黄精15克、女贞子15克;五心烦热者,加杞子9克、知母9克;头胀甚者,加石决明15克(先煎)、牡蛔15克(先煎)。 6.肾虚头痛型证候:头痛且空,眩晕目糊,耳鸣失眠,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肾填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熟地15克,山药 15克,山萸肉 9克,杞于9克,当归9克,杜仲9克,党参12克。 加减;头痛甚者,加州穹9克、白芷9克;遗精频频者,加金樱子9克、芡实15克;白带甚者,加海嫖蛸9克、椿根皮9克;畏寒明显者,加肉苁蓉9克、鹿角9克(先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