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诊断
辨证
病因 气血津液 脏腑 经络 六经 卫气营血 三焦

常见病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传染病
恶性肿瘤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辨证论治

胆囊炎、胆石症

收藏

    【概述】胆囊炎有急、慢性之分,胆石症有胆囊、胆总管及肝管内结石之别,两者均为胆道系统常见病,往往互为因果,同时存在。
    中医将本病归属“胁痛”、“结胸”、“黄疽”等范畴。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如长期酗酒、嗜食肥甘厚味者,则湿热内生,蕴结脾胃,郁蒸肝胆,致土壅木郁,或郁热煎熬成石;或嗜食泡菜生葱,使寄生虫卵人于胃肠,日久虫积阻滞肝胆气机,造成胆汁疏泄不利。忧思郁怒易伤肝,胆附于肝,两者互为表里,肝伤胆必受累,肝胆失疏,则胆腑通降失司,胆汁排泄不畅;或郁而化热,结成砂石。

    【临床表现】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疽,暧气,厌食油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或向右侧肩背放射。
    寒战高热,或有黄殖,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腹泻。缓解期则表现为右胁或胃院部疼痛不适,暧气,纳呆,厌食油腻,腹胀等。

    【辩证分型及治疗】1.肝胆气滞型证候:右胁胀痛或窜痛,脘腹痞满,胸闷不适,暧气频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干且苦,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利肝胆,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9克,积壳9克,白芍9克,赤芍9克,川芎9克,郁金9克,陈皮6克,黄芩9克,金钱草30克,甘草3克。
    加减:发热明显者,加虎杖9克、蒲公英15克、山栀9克;恶心呕吐甚者,加姜半夏6克、苏梗9克;
    胁痛甚者,加川??子 9克、延胡索 9克;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
    2.肝胆火热型证候:右胁灼痛,痛引肩背,拒按,腹胀,发热畏寒,口苦咽干,面红目赤,或巩膜黄染,心烦欲吐,厌恶油腻,小便黄赤,大便于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滑。
    治法:疏肝利胆,泻火泄热。
    方药:大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柴胡9克,白芍9克,枳实9克,半夏9克,黄连3克,黄芩9克,黄柏9克,山桅9克,生大黄6克(后下),甘草3克。
    加减:若火热甚者,加丹皮9克、龙胆草9克;
    腹胀便秘者,加芒硝6克(分冲)、大腹皮9克;黄疽严重者,加茵陈15克、金钱草30克;疼痛剧者,加郁金9克、延胡索9克。
    3.肝胆湿热型证候:右上腹持续性疼痛,或阵发性绞痛,放射至右侧肩背,胁下可们及包块,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紧。
    治法:疏肝利胆,清化湿热。
    方药:四逆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柴胡9克,枳实9克,郁金9克,龙胆草9克,金钱草30克,黄芩9克,木通6克,山栀9克 ,甘草3克。
    加减:胸闷苔厚腻者,加苍术6克、厚朴6克;
    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9克、川??子9克、木香6克;
    黄疸严重者,加虎杖9克、车前子9克(包煎)、茵陈15克;恶心呕吐甚者,加半夏6克、竹茹9克、陈皮6克;便秘甚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分冲)。
    4.血瘀脉络型证候:右胁刺痛,持续日久,固定不移,入夜尤甚,拒按,胁下可触及包块,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疏肝散结。
    方药:桃核承气汤加减。
    桃仁 9克,生大黄 6克(后下),延胡索 9克,川芎9克,郁金9克,陈皮9克,当归9克,金钱草30克,甘草3克。
    加减:瘀血甚者,加三棱9克、莪术9克、穿山甲9克;若发热者,加红藤12克、败酱草12克;胁痛甚者,加香附6克、机壳9克,路路通6克;口干口苦者,加生地9克、玄参9克。
    5.脓毒壅盛型证候:右上腹剧烈绞痛,拒按,高热寒战,烦躁不安,黄疸持续不退,腹部胀满,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绿,苔黄燥,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透脓。
    方药:茵陈蒿汤合透脓散加减。
    茵陈30克,山栀9克,生大黄9克(后下),生黄芪15克,川芎9克,当归9克,皂角刺9克,蒲公英30克,赤芍9克,银花9克。
    加减: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九每次一丸,一天二次,汤剂送服;高热痉厥者,加紫雪丹每服6克,汤剂送服;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9克、川??子9克、蒲黄9克(包煎)、五灵脂9克(包煎);黄疸不退者,加金钱草30克、虎杖9克、车前子9克(包煎)。
    6.阴虚夹湿型证候:右胁灼热隐痛,低热绵绵,咽干口燥,身乏无力,头晕目眩,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腻徽黄,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祛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甘露饮。
    生地9克,山茱萸9克,丹皮9克,茯苓9克,知母9克,黄柏9克,泽泻9克,石斛9克,茵陈30克,黄芩9克,柴胡9克。
    加减:便秘甚者,加麻仁9克、郁李仁9克;胁痛明显者,加八月札15克、路路通9克;身乏无力、舌苔腻者,加苍术9克、车前子9克(包煎);手足心热甚者,加青蒿9克,鳖甲15克(先煎)。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医疗器械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中国保健品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中国中药材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