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概述】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目前一般认为,是在一定的基因遗传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调节正常血压机制失代偿的多因素疾病。其中与遗传、年龄、职业、环境,以及高钠盐食谱、嗜烟、肥胖等因素有关。本病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两型,即缓进型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绝大部分患者属此型,后者则称为恶性高血压,仅占患者的1%~5%。 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中医将本病归属“眩晕”、“头痛”范畴,认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 如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致肝气郁滞,日久则郁而化火;劳累过度或年老体弱,使肾阴虚损,肝失所养,阴不敛阳则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恣食肥甘或嗜酒过度,可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湿浊壅遏,久壅化火。凡此,都使肝阳亢奋于上,阴血亏损于下,形成上实下虚之象。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头胀、血压升高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但早期病人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很明显,大多在体检时才发现高血压。此时病人的血压升高,一般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且波动较大,常受精神、劳累等因素影响,在适当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当病情发展至中、晚期,血压升高则趋向稳定在一定范围,尤以舒张压增高更为明显。由于全身细小动脉长期反复痉挛,以及脂类物质在管壁沉着引起管壁硬化,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缺血性变化,出现头痛头胀,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甚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多尿或无尿,神昏抽搐等严重症状。
【辩证分型及治疗】1.肝阳上充型证候:头痛且胀,眩晕耳鸣,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干且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6克,钩藤12克(后下),生石决明30克(先煎),山栀9克,黄芩9克,杜仲9克,牛膝9克,桑寄生15克,茯神9克,夜交藤30克。 加减:口苦、面红目赤甚者,加龙胆草9克、夏枯草9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5克(后下);神昏痉厥者加羚羊角粉3克(冲服);心烦不寐者,加珍珠母30克(先煎)、五味子9克。 2.阴虚阳亢型证候: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心悸烦躁,失眠健忘,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杞子9克,熟地9克,山萸肉9克,山药15克,茯神9克,丹皮9克,钩藤12克(后下),菊花9克,炙龟版12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桑寄生15克。 加减:头痛眩晕剧者,加天麻9克、生石决明15克(先煎);大便干结者,加麻仁9克、郁李仁9克;口干欲饮者,加生地12克、麦冬9克;舌质紫暗者,加丹参12克、益母草15克。 3.肝肾阴虚型证候: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心悸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欲饮,时有盗汗,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熟地9克,山萸肉9克,山药15克,丹皮9克,茯神9克,泽泻9克,杞子9克,炙龟版12克(先煎),牛膝9克。 加减:眩晕甚者,加钩藤12克(后下)、珍珠母30克(先煎);心烦不寐者,加莲子心6克、夜交藤15克;口干甚者,加麦冬9克、石斛9克;大便干结者,加麻仁9克、郁李仁9克。 4.痰湿壅盛型证候:头重如裹,或头晕头胀,胸院满闷,心烦失眠,不思饮食,呕恶痰涎,舌胖,苔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天麻9克,白术9克,半夏9克,橘红6克,茯苓9克,菖蒲9克,钩藤12克(后下),甘草3克。 加减:呕恶甚者,加旋覆花9克(包煎)、代赭石15克(先煎);咳嗽痰多者,加胆南星6克、全瓜萎9克;胸闷苔腻者,加苍术9克、厚朴9克;日苦心烦者,加黄连3克、竹叶9克。 5.阴阳两虚型证候:头痛眩晕,两耳蝉鸣,心悸怔忡,动则气促,腰膝酸软,筋惕肉拆,舌淡或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育阴助阳。 方药:二仙汤加味。 仙茅9克,仙灵脾15克,当归9克,黄柏9克,巴戟天9克,料豆衣9克,白蒺藜9克。 加减:若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甚者,加龟版15克(先煎)、杞子9克;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者,加鹿角9克(先煎)、杜仲9克;心悸怔仲甚者,加煅龙骨15克(先煎)、煅牡蛎15克(先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