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概述】病毒性心肌炎系病毒侵犯心脏后引起的心肌炎症性改变,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感染最多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者,但以年轻人为多,男性尤多于女性。 中医将本病归属“怔仲”范畴,认为正气不足、外感温热毒邪、内舍心脉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如体质虚弱、正不胜邪,或时邪夹毒伤正,都可伤及心包或直接损伤心脏,也可由卫气入营血或由肺卫直入营血、热传心包,内舍心脉而发为本病。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胸痛、心律失常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然本病的症状往往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与部位,重者可致猝死,轻者几无症状。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腹痛腹泻等全身性病毒感染症状,以后出现心悸、胸闷、气急、乏力、心前区隐痛、头晕、恶心和心律失常。 少数病人也可出现昏厥或阿一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暴死。
【辩证分型及治疗】1.风寒客心型证候: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少痰,肢痛骨楚,胸闷不适,心悸气短,苔薄白或微黄,脉浮、结代。 治法:祛风散寒,益心宁神。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9克,防风9克,羌活9克,独活9克,茯神9克,前胡9克,枳壳9克,桔梗6克,丹参15克,甘草3克。 加减:头痛骨楚甚者,加桂枝9克、白芷9克; 口干口苦者,加银花9克、连翘9克;咳嗽剧烈者,加川贝母9克、紫菀9克;心悸怔件甚者,加枣仁9克、远志9克。 2.风热伤心型证候:发热无汗或有汗,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口干且燥,心悸胸闷,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结代。 治法:清热祛风,宁心安神。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9克,连翘9克,黄连3克,黄芩9克,牛蒡子9克,桑叶9克,山栀9克,丹参15克,麦冬9克,柏子仁9克。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心慌心跳甚者,加枣仁9克、夜交藤15克;咽喉肿痛明显者,加射干6克、桔梗6克;口干欲饮者,加生地12克、石斛9克。 3.寒毒凝心型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周身疼痛,骨节酸楚,鼻塞流情沸,咳吐白痰,胸闷且痛,心悸气促,舌淡,苔薄白,脉浮迟、结代。 治法:法寒逐邪,温养心脉。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麻黄9克,附子9克(先煎),细辛4.5克,桂枝9克,丹参15克,瓜蒌9克。 加减:胸闷胸痛甚者,加郁金9克、薤白头9克;咳嗽痰多者,加姜半夏6克、姜竹茹6克;心悸甚者,枣仁9克、柏子仁9克;周身疼痛明显者,加羌活6克、独活6克。 4.痰湿内阻型证候:胸闷气憋,心悸不宁,身重乏力,头目昏蒙,不思饮食,院腹饱胀,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或腻,脉滑、结代。 方药:温胆汤加减。 半夏9克,陈皮9克,枳壳9克,竹茹6克,茯神9克,苍术 9克,川朴9克,丹参 15克。 加减:胸闷湿甚者,加苏梗9克、藿香9克;纳呆甚者,加鸡内金9克、生麦芽9克;心悸明显者,加远志9克、龙骨15克(先煎);乏力便溏者,加山药9克、白术9克。 5.气滞血瘀型证候:胸闷心悸,胸部隐痛或绞痛,气短,乏力,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脉弦细、结代。 治法:活血理气,通络养心。 方药:丹参饮加减。 丹参15克,檀香3克,川芎 9克,赤芍9克,生蒲黄15克(包煎),五灵脂(包煎)9克,延胡索9克,枣仁9克。 加减:胸部刺痛甚者,加乳香5克、没药5克; 胸闷痞满者,加郁金9克、路路通9克;心悸甚者,加柏子仁9克、珍珠母15克(先煎);口干明显者,加生地9克、麦冬9克。 6.气阴两虚型证候:心悸气短,胸闷且痛,神萎乏力,心烦少寐,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生脉散加味。 太子参15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生地12克,百合9克,丹参15克,琥珀粉2克(分吞)。 加减:心烦易怒者,加竹叶9克、黄连3克;心悸少寐甚者,加枣仁9克、柏子仁9克。 7.阳虚欲脱型证候:心悸气急,不能平卧,大汗淋漓,四肢逆冷,面色?s白,舌淡苔薄,脉细欲绝、结代。 治法:回阳固脱,益气宁心。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 人参9克,附子9克(先煎),煅龙骨30克(先煎),煅牡蛎30克(先煎),炙甘草9克,五味子9克,麦冬9克。 加减:神志不清者,加苏合香丸,一次1丸(吞服);胸痛剧烈者,加丹参12克、檀香3克;半身不遂者,加桃仁6克、红花6克、地龙9克;汗出不止者,加黄芪15克、白术9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