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概述】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首位,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病例中,约有半数死于胃癌。男女发病之比为2.3~3.6:1,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大多发生于中年后,以50~60岁最多,30岁以前较少见。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根据组织结构,胃癌一般可分为四型,即腺癌、未分化癌、粘液细胞癌和特殊类型癌。本病诊断明确后,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中医将本病归属“胃痛”、“噎膈”、“反胃”、“疤瘕”、“积聚”等范畴,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素体亏虚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饮酒过度,多食辛香燥热之品,使胃存积热,热久伤阴,以致阴液亏损,津枯血燥,瘀热停聚,胃院干槁,发而为病。或忧思伤脾,脾伤气结,津液不能输布,聚而成痰;恼怒伤肝,肝伤气郁,血海不能畅行,积而为瘀;痰瘀互结,则成肿块。或素体亏虚,脾失健运,使痰气瘀热搏结,津枯血槁而为病。
【临床表现】胃脘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食欲不振,消瘦,黑便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胃脘部饱胀不适,开始发作多呈间歇性,与饮食无明显关系。疼痛常为持续性隐痛,随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剧,但无规律。食欲不振,尤其厌恶肉类食物,这是胃癌重要的早期症状。消瘦往往表现为进展性。黑便则为间断性或持续性,有时可伴咯血。其他还可出现恶心、反酸、暖气、胃部灼热、神疲乏力等症状。
【辩证分型及治疗】1.肝胃不和型征候:胃脘部胀满不适,或疼痛,暧气频作,或呃逆,呕吐泛恶,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柴胡9克,枳壳9克,白芍9克,木香6克,郁金9克,厚朴9克,沉香3克(后下),半夏9克,旋覆花9克(包煎),代赭石30克(先煎),甘草3克。 加减:胃痛甚者,加川??子g克、延胡索9克; 胃脘灼热者,加知母9克、黄连3克;口干欲饮者,加生地15克、麦冬9克;大便干结者,加麻仁9克、郁李仁9克2.痰气交阻型证候:胸膈或胃脘满门作胀,或疼痛,不思饮食,厌食肉类食品,或吞咽梗噎不顺,呕吐痰涎,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消食散结。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9克,昆布9克,半夏9克.陈皮9克,生牡蛎30克(先煎),枳实 9克,山楂 9克,神曲 9 克,茯苓9克,制南星9克,象贝9克。 加减:胃脘胀痛甚者,加陈香橼9克、八月札15克;纳果甚者,加鸡内金9克、生麦芽15克;泛恶明显者,加旋覆花9克(包煎)、代赭石30克(先煎);胃脘灼痛者,加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30克。 3.热毒疲瘀型证候:胃脘灼痛,身热,口干欲饮,恶心呕吐痰涎,或夹有赤豆样食物,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肌肤焦桔,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痰。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银花9克,玄参12克,当归9克,莪术9克,蛇莓30克,夏枯草9克,参三七9克,生甘草3克,半夏9克,陈皮9克。 加减:苔厚黄腻者,加生米仁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黑便甚者,去莪术、当归,加白及9克、仙鹤草15克;胃脘疼痛剧烈者,加路路通9克、九香虫3克;舌质紫暗,瘀血甚者,加三棱9克、水蛭3克。 4.胃阴亏损型证候:胃脘疼痛,形体消瘦,肌肤枯燥,腹部可扪及肿块,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通络消积。 方药:一贯煎合失笑散。 北沙参12克,麦冬9克,生地9克,杞子9克,当归9克,川??子9克,五灵脂9克(包煎),蒲黄9克(包煎),夏枯草9克,八月札9克。 加减:胃脘灼热明显者,加蒲公英15克、知母9克;腹块坚硬疼痛者,加三棱9克、莪术9克;大便秘结者,加麻仁9克、郁李仁9克;口干欲饮者,加天花粉9克、玄参9克。 5 脾胃虚寒型证候:胃院隐隐作痛,面色?s白,形体衰弱,朝食暮吐,不思饮食,腹块明显,身寒肢冷,下肢浮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止痛。 方药:拯阳理劳汤加减。 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9克,陈皮9克,肉桂3克(后下),附子9克(先煎),当归9克,丁香3克(后下),延胡索9克,炙甘草3克。 加减:形寒肢冷甚者,加仙茅9克、仙灵脾9克;下肢浮肿明显者,加猪苓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呕吐剧烈者,加半夏9克、代赭石15克(先煎); 大便溏薄者,加炮姜6克、山药9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