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而居第三位。其男女发病率约2~5: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高发地区以40~49岁年龄组最高,低发地区多见于老年。 原发性肝癌约五分之四为肝细胞肝癌,五分之一为胆管细胞肝癌,两者混合的肝癌罕见。肝性昏迷、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血性胸腹水、继发感染是肝癌的并发症,常见于病程晚期,故常是致死的原因。本病诊断明确,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中医将本病归属“疤瘕”、“积聚”、“黄疸”、“臌胀”、“胁痛”等范畴。认为肝癌的发生,多因饮食内伤,情志失调,致肝脾受损,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湿热火毒蕴结,日久渐积而成。如饮酒过度,或饮食不节,常进发霉食物,皆能损伤脾胃。湿浊热毒内生,蕴结于中,运化不健,以致腹胀、食减、呕恶、乏力。湿热郁蒸肝胆,则致黄疽、胁痛。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受阻,血运不畅,久则气滞血瘀,结成疤块。肝郁既可伤脾,亦可化火,肝火与湿热蕴结于内,肝气壅塞,血瘀日甚,则疤块可渐增大,胁痛剧烈。或疤块不断增大,愈使气机受阻,肝血瘀滞,津液不得注之于脉,蓄于腹内。或因肝病日久损及脾肾,脾虚运化失职,肾虚气化不利,水湿不得输化,停聚于中,发为臌胀。 瘀血蓄久,则致发热、黄疸。肝之气火有余,或湿热化火,或热甚伤阴,阴虚火旺,皆能灼伤脉络,使血液离经外溢。津液被灼,血液被耗,则见肝肾两亏、津血枯竭之象。最终可因湿浊上蒙,火毒上攻,扰乱心神,而致昏迷。
【临床表现】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腹水、消瘦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肝区疼痛最为常见,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钝痛,有时可向右侧肩部和腰部放射;肝肿大往往呈进行性,日渐增大,质地坚硬,表面及边缘不规则,有大小不等之结节,有明显压痛; 50%的患者有黄疸;腹水为肝癌晚期表现,积聚甚速,呈黄色或血性;消瘦常呈进行性加剧;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或表现为恶病质状态。此外,病人还常有上腹胀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症状。
【辩证分型及治疗】1.肝郁气滞型证候:右胁胀痛,暧气,胸闷腹胀,食欲减退,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大便清薄,舌质红,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9克,当归9克,赤芍9克,白芍9克,枳壳9克,白术9克,茯苓9克,陈皮9克,桃仁9克,郁金9克,甘草3克。 加减:胁痛甚者,加)10$子9克、延胡索9克; 不思饮食者,加生麦芽12克、炙内金9克;口苦、苔薄黄者,加白花蛇舌草30克、龙葵30克;胁下可触及疤块者,加海藻15克、莪术9克。 2.湿热瘀毒型证候:胁下疤块坚硬,痛如锥刺,脘腹胀满,或腹大如鼓,目肤黄疽,日渐加深,面色灰黯,肌肤甲错,高热烦渴*、便黄赤,大便于黑,舌质红,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祛瘀。 方药: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茵陈30克,山桅9克,大黄9克(后下),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9克,石见穿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腹大如鼓者,加陈壶卢瓢30克、槟榔12克;胁痛剧烈者,加延胡索9克、乳香9克;恶心者,加半夏9克、竹茹9克;纳呆者,加神曲9克、山楂9克。 3.血瘀毒结型证候:胁下疤块巨大,胁肋胀痛日重,痛引腰背,固着不移,脘腹胀甚,目肤黄疸,舌质紫暗,边有瘀斑或瘀点,苔黄腻,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 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9克,五灵脂9克,生蒲黄9克(包煎),地鳖虫4.5克,炮山甲9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30克。 加减:胁痛甚者,加延胡索9克、莪术9克,或用蟾酥膏外敷痛处;腹胀甚者,加槟榔9克、大腹皮9克;黄疽明显者,加茵陈15克、山桅9克;腹大如鼓者,加车前子30克(包煎)、陈壶卢瓢30克。 4.热毒伤阴型证候:疤块坚硬,腹大如鼓,形体赢瘦,胁肋作痛,头晕耳鸣,潮热盗汗,或高热烦渴,或鼻衄牙宣,面目身黄,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津,或光剥,脉细弦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祛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5克,赤芍9克,丹皮9克,鳖甲15克(先煎),银花9克,徐长卿9克,白花蛇舌草30克,女贞子9克。 加减:吐血便黑者,加参三七9克、生槐花15克;黄疽甚者,加虎杖9克、茵陈15克;腹水明显者,加车前子15克(包煎)、陈壶卢瓢30克;口干甚者,加麦冬9克、石斛9克;大便秘结者,加麻仁9克、郁李仁9克。 5.脾虚湿困型征候:胁痛,胁下可们及疤块,神疲乏力,纳谷不馨,院腹胀问,大便搪薄,面色眈白,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畅中燥湿。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 党参9克,苍术9克,白术9克,茯苓9克,陈皮9克,厚朴9克,砂仁3克(后下),木香6克,莪术9克,炙甘草3克。 加减:胁痛甚者,加延胡索9克、参三七9克; 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9克、积实9克;大便溏薄甚者,加山药9克、扁豆9克;苔黄腻者,加黄连3克、黄柏9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