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产品大全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精品展示 技术项目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
 
中医儿科
 小儿常见病证
 小儿传染病
 寄生虫病
 皮肤疾病
 新生儿疾病
 其他疾病

药材认识

薤白    木贼    红藤
乳香    槐花    石韦
谷芽    秦皮    漏芦
姜黄    萆薢    马勃
花椒    泽漆    蚤休
商陆    白蔹    芫花
炮姜    雷丸    鹤虱
胡椒    瞿麦    蚕砂
桑枝    柿蒂    砒石
常山    荜茇    佛手


  小儿传染病??

百日咳


    【概述】
    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最后吐出痰涎而止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好发于冬末春初,l~5岁小儿多见。本病病程较长,不易速愈,但预后一般较好。对于体弱儿,年幼儿症状严重者,易发生兼证和变证。本病中医称“疫咳”、“顿咳”、“鸬鹚咳”等。

    【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为内蕴伏痰,外感时疫。时行疠气首先犯肺,肺卫受邪,时邪与伏痰搏结,阻遏气道,肺失宣达,上逆为患。病之初起,以肺气失宣的卫表症状为主,形似感冒咳嗽。继则邪郁化火,痰火胶结,气道为之阻遏,肺逆更甚,故出现痉咳阵作,待痰涎吐出,咳嗽方可暂时缓解。顿咳发作时,犯胃则胃失和降,而见呕吐乳食;咳剧,邪伤膀胱、大肠,可致二便失禁;
    若引动心、肝之火,乘肺则衄血、咯血;肝气横逆则两胁作痛;频咳引动舌下系带,出现溃疡;气逆伤于血络,可见目睛出血。婴幼儿体禀不足,肺气娇嫩,可合并肺炎喘嗽,甚则可致昏迷,抽搐之变证。

    【诊断要点】
    1.发病前1~3周有百日咳接触史,未接种过百日咳疫苗。
    2.阵发性痉咳,日轻夜重,病程较长,咳剧呕恶或伴有鸡鸣样回声为特征。肺部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
    3.血白细胞总数在痉咳期增高,常在20~30×109/L(2~3万/mm3)之间,淋巴细胞高达60%~70%。血碟培养见有百日咳杆菌。

    【辩证分型】
    1.外感咳嗽(初咳期)症状:咳嗽阵作,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咳声重浊,痰液清稀,面白形寒,舌质淡,苔白而滑,脉浮。
    证候分析:风寒外束,肺失清肃,加之伏痰内阻,肺道失利,发为咳嗽。外邪与内痰相引,交阻搏结,故咳嗽之症逐日增剧。寒束郁闭,则咳嗽重浊。寒主清澈,其痰液清稀不调。风寒外束,多有表郁,故可见风寒表证,如面白,形寒,脉浮。苔白而滑是兼有寒痰互阻之证。
    2.热痰顿咳(痉咳期)症状:约2~6周,重者两个月以上。阵发痉咳,停顿再咳,伴有回声,咳时面红耳赤,弯腰曲背,涕泪俱下,或呕吐痰涎,昼轻夜重。剧咳则眼睑浮肿,目赤,鼻衄,痰中带血等。苔薄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为痰热互结,阻于肺道,气逆而发为痉咳不已,必待痰涎吐出,气道稍得舒畅,方得缓解。邪热内盛,故发作频剧,咳声高亢。痰邪胶结,则痰稠粘难出。时邪犯胃,则咳必作呕作吐。痰火伤及血络测见出血之症。邪热内盛,则口干口渴,面红唇赤,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而腻,脉数有力,均为痰热互结之象。
    3.肺脾虚亏(恢复期)症状:阵发性咳嗽逐渐减少、减轻,咳声低弱,痰白稀薄,神倦乏力,气短懒言,纳差食少,自汗或盗汗,大便不实,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咳嗽日久,耗伤肺气,肺脾气弱故咳声低弱,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脾虚失运故纳差食少,大便不实。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肺脾气虚之象。

    【分型治疗】
    1.外感咳嗽(初咳期)治则:宣肺化痰,顺气止咳。
    主方:小青龙汤加减。
    加减:咳后易呕吐,加代赭石15克(先煎)、生姜3片;痰粘色白,加白芥子10克、杏仁10克;形寒微热,加荆芥10克、苏叶10克。
    主方分析:方用麻黄、桂技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以散外寒;干姜、细辛、半夏辛温散寒,温肺化饮而止咳嗽;五味子、芍药敛肺止咳,以防肺气耗散太过;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温肺散寒,止咳平喘,为治肺寒痰饮咳喘之要方。
    处方举例:
    麻黄4.5克  桂枝6克  细辛3克  半夏10克  陈皮4.5克  五味子4.5克  干姜3克  白芍10克  象贝10克  甘草6克
    2.热痰顿咳(痉咳期)治则:清热泻肺,镇咳化痰。
    主方:桑白皮汤加减。
    加减:痉咳频频,加僵蚕10克、蜈蚣6克;呕吐者,加代赭石15克(先煎)、批把叶10克;咳血、衄血,加侧枯叶10克、参三七6克;两国红赤,加龙胆草6克、菊花10克;胁痛者,加柴胡4.5克、郁金10克。
    主方分析:方用桑白皮清肺泻火,黄芩、黄连、山桅清热解毒泻火,半夏、杏仁、贝母止咳化痰,苏子降气化痰。
    处方举例:
    桑白皮10克  葶苈子10克  黄芩6克  贝母10克  杏仁10克  苏子10克(包煎)半夏10克桃仁10克  僵蚕10克  甘草6克
    3.肺脾亏虚(恢复期)治则:培土生金,润肺止咳。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加减:气短声怯,加黄芪10克;午后低热,加银柴胡10克、白薇10克;胃纳减少,加神曲10克、谷芽10克。
    主方分析: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补中,健运脾胃;麦冬、五味子益气补肺,生津敛汗。
    处方举例:
    太子参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6克  陈皮6克  半夏6克  杏仁10克  马兜铃10克  甘草10克

    【中成药】
    1.鸬鹚涎丸  每日3次,每次化服1丸。
    2.百日咳片  每日3次,每岁每次吞服1片。
    3.龙胆泻肝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口服。

    【简便方】
    1.秦皮10克,百部10克,天竺子10克,水煎内服。

    2.百部10克,白前10克,白梨一个(连皮切碎),水煎,加白糖饮服。

    3.新鲜鸡苦胆一只,取汁加白糖调成糊状,蒸后分两次内服。

    4.大蒜60克,去皮洗净,捣碎后用1小碗冷开水浸半日,取出浸出液,加适量白糖服用。5岁以下小儿一次半汤匙,5岁以上一汤匙。

    【其它疗法】
    1.针刺  取穴尺泽、合谷、天突、少商、肺俞,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
    2.拔火罐  取穴肺俞、身柱、风门、气户,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注意按时接种百日咳疫苗。
    2.隔离患儿,隔离期从发病日起40天或痉咳开始后30天为限。易感儿童接触本病,留察21天。
    3.居室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供应商 | 化工搜索 | 国际服装网 | 纺织搜索 | 化工人才网 | 化工设备 | 生意宝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