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概述】 新生儿脐部疾患是指新生儿出生断脐后,产生的脐湿、脐疮、脐血、脐突等病证。
 
 【病因病理】
 脐部被水湿所侵,或护理不当,脐部受尿液浸渍而成脐湿。脐湿加上断脐不当,复感外部秽毒,壅聚而致邪郁化热为脐疮。断脐不当,结扎过紧过松,损伤血络,或胎热内盛,迫血妄行,或禀赋不足,气不摄血,均可导致脐血。先天禀赋不足,脐部发育不全,遇啼哭,屏气而为脐突。
 
 【诊断要点】
 1.脐湿  脐部渗液,或有程度不同的红肿。
 2.脐疮  脐周红肿热痛,甚至脐部化脓。
 3.脐血  脐带创口处或脐底部出血。
 4.脐突  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出,虚大光浮,大小不一,以指按之,肿块可以按回。
 
 【辩证分型】
 
 
 【分型治疗】
 1.内治
 (1)脐疮治则:清热解毒。
 主方:五味消毒饮加减。
 加减:高热、神烦、唇红口干者,加生石膏15克、天花粉9克;便秘苔腻者,加生大黄3~6克(后下)。
 主方分析:本方为治疗各种疗毒的重要方剂,用于脐疮,以达清热解毒消肿之功。
 处方举例:
 银花6克  野菊花6克  蒲公英9克  紫花地丁9克  青天葵6克  防风6克  生甘草3克  黄芩6克
 (2)脐血治则:清热凉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加减。
 加减:脐部渗血,加仙鹤草6克、三七6克;面色无华,哭声低微,加黄茂6克、党参6克、白术6克。
 主方分析:本证属胎热内盛,治以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处方举例:
 水牛角15克(先煎)生地6克  丹皮6克赤芍6克  茜草6克  侧柏叶6克  山栀6克  茅根15克  甘草3克脐湿、脐突一般不用内治,以外治法处理为主。
 2.外治
 (1)脐湿  洗净脐窝内分泌物,用煅炉甘石粉,或乌贼骨粉干扑脐部。
 (2)脐疮  用金黄散撒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
 (3)脐血  三七粉或云南白药等涂于创口上。
 (4)脐突  用纱布卷或硬币固定在脐部,以抑制突出。
 
 【中成药】
 
 
 【简便方】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新生儿娩出断脐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断脐时结扎得当,断脐后要保持脐部干燥。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3.加强对新生儿护理,如防止尿液浸渍,勤换尿布。
 4.若脐部出血严重时,应及时结扎止血。//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