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难病诊治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妇科
 月经病
 带下病
 妊娠病
 产后病
 外阴、阴道疾病
 子宫及盆腔疾病
 女性生殖器肿瘤
 妇科杂病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产后病

产后泄泻

收藏

    【概述】
    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塘,甚或泻下如水样,称“产后泄泻”。

    【病因病理】
    产褥期产妇脏腑本虚,牌运未复,如饮食失节或感受寒湿、湿热之邪,均可使脾胃受困,水谷下走肠道而致。也可因素体脾肾虚弱,产劳伤气,运化不健,或脾虚久结伤肾,火不生土所致。
    1.伤食  产后饮食失节,生冷不慎,重伤脾胃,水谷相杂而下。
    2.寒湿  脾虚恶湿,寒湿内盛,水谷下走肠道。
    3.湿热  产后牌运未复,夏秋受邪,暑湿蕴结化热,湿热下注肠道。
    4.脾虚  素体脾虚或产前泄泻未愈,复因产劳伤气,运化不健而致。
    5.肾虚  素体肾虚,产后肾阳更虚,或脾虚久结伤肾,命门火衰不能暖土。

    【诊断要点】
    根据泄泻发生于产褥期进行诊断,须作大便常规检查,并与菌痢或急性肝炎发病前泄泻鉴别。

    【辩证分型】
    1.伤食  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便臭秽,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不食。苔垢腻,脉滑数。
    2.寒湿  产后腹痛,肠鸣泄泻,纳少胸闷,倦怠乏力。苔白腻,脉濡细。
    3.湿热  产后大便频下,腹痛即泻,便稀臭黄,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苔薄厚腻,脉数。
    4.脾虚  产后大便次数增多,时溏时干,脘腹满胀,纳谷不佳,神疲倦怠。苔薄白,舌淡,脉缓弱。
    5.肾虚  产后泄泻,脐下作痛,泻后痛减,完谷不化,腹部畏寒,肢冷。苔白舌淡,脉沉退而细。

    【分型治疗】
    1.伤食治法:消食导滞止泻。
    方药:保和九加减。
    焦山楂12克  橘皮10克  姜半夏10克  茯苓12克  麦芽12克  六曲12克  莱菔子15克连翘10克  偎木香6克加减:大便频增,里急后重者,加权实9克、制黄芪12克、黄芩9克、黄连3克、银花炭9克;胸闷脘痞,苔腻者,加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6克;纳少院胀者,加鸡内金9克、豆蔻6克;嗳腐吞酸,苔黄腻者,加黄连3克、鸡内金9克。
    2.寒湿治法:温中健脾,燥湿止泻。
    方药:胃苓汤加减。
    苍术10克  川朴10克  陈皮6克  甘草3克白术  12克  茯苓  15克  泽泻  12克  猪苓  15克肉桂3克  砂仁6克(后下)木香6克加减:外感寒邪者,加藿香9克、紫苏6克、生姜3片;胸闷气滞者,加桔梗4.5克、大腹皮9克、枳壳6克;恶寒发热身疼痛者,加荆防风(各巧克、??本9克、川芎  4.5克;形寒肢冷,舌淡脉沉迟者,加党参  9克、附子9克(先煎)、干姜4.5克;泛吐清水者,加谈吴萸6克、干姜4.5克、姜竹茹9克。
    3.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止泻。
    方药:加味葛根芩连汤。
    葛根12克  黄芩10克  黄连10克  赤芍10克  银花炭10克  竹叶10克  玄参10克  木香10克  甘草3克  通草10克加减:泛恶呕吐者,加左金丸3克(吞)、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藿佩梗各9克;大便热臭者,加黄连3克、黄芩9克、焦山栀9克;大便挟脓血者,加赤芍9克、丹皮9克、白头翁12克、秦皮9克、槟榔9克;胸闷脘胀食少者,加川朴6克、山楂9克、神曲9克;倦怠多汗,脉细数无力者,加党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5克。
    4.脾虚治法:健脾渗湿,和中止泄。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
    党参12克  茯苓15克  白术15克  扁豆衣12克  炒苡仁10克  陈皮6克  山药12克  吴茱萸6克  木香6克  六曲10克  山楂12克  炙甘草3克加减  泻久脱肛气短者,加升麻10克、柴胡6克、黄芪  15克;便泄日久者,加山药12克、牡蛎10克、赤石脂10克;纳呆食积者,加山楂炭9克、神曲9克、鸡内金9克。
    5.肾虚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九加减。
    肉豆蔻10克  补骨脂15克  吴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  附片5克(先煎)炮姜5克  煨木香10克加减:泄泻无度,腰酸肢冷者,加附子3克、肉桂3克、鹿角片9克;腹痛甚者,加小茴香3克、木香5克、山药9克;小腹空坠或脱肛者,加升麻6克、柴胡6克、黄芪15克。

    【中成药】
    1.香砂六君子九  每日3次,每次6克。
    2.左金丸  每日3次,每次3克。
    3.香连丸  每日3次,每次5克。
    4.纯阳正气丸  每日3次,每次3克。
    5.参菩白术冲剂  每日3次,每次1包。
    6.四神九  每日3次,每次6克。

    【简便方】
    1.马齿苋30克、地绵草15克、大枣7枚,煎汤饮服。适用于湿热泄泻。

    2.炮姜炭末  每日3次,每次1.5克,吞服。

    【其它疗法】
    1.针刺足三里、脾俞、大肠俞穴;足三里、内关、风池穴。两组穴交替使用。
    2.灸关元,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
    3.湿热泻:取下脘、合谷、内庭等穴(泻法);寒湿泻:取天枢、气海、中院、大肠俞等穴(泻法);伤食泄:取足三里、胃俞、大肠俞、中脘等穴(泻法);肾虚泻:取命门、关元、百会(灸法)、肾俞、脾俞等穴(补法)。

    【注意事项】
    1.本病多因产褥期间伤食或感受寒湿、湿热之邪,导致脾胃运化失司,食滞湿浊内蕴,下走肠道所致。因而产后调摄甚为重要,应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消化,定时,不宜进食生冷、炒煿之品。
    2.避风冷、暑热,防止受邪。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