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妇科
 月经病
 带下病
 妊娠病
 产后病
 外阴、阴道疾病
 子宫及盆腔疾病
 女性生殖器肿瘤
 妇科杂病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月经病

经行泄泻

收藏

    【概述】
    每逢月经来潮时大便溏薄或泄泻次数增多,经后大便恢复正常者称“经行泄泻”。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3日即开始泄泻,至经净后,大便即恢复正常,也有至经净后数日方止。这种证候可持续数年,日久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行泄泻主要原因是脾气虚弱为主,或因血虚肝旺,克犯脾气,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运失常。本病的治疗以健脾止泻为主,调经为辅。如因肝旺脾弱者宜健脾抑肝。如因肾虚脾弱者直健脾温肾。

    【病因病理】
    1.脾气虚弱  脾司运化,脾气主升,脾能统血。
    当经行之时,则血注于冲脉,以为月经。如因脾气素虚者,经行时而脾气更弱,以致运化无权,清气下陷,导致水湿停滞于肠,而为经行泄泻。
    2.肝旺脾弱  肝主藏血,其性喜疏泄条达,如因肝气郁结,肝郁横逆,克制脾气,则运化乏力,而脾气益虚冰温下流,亦可引起经行泄泻。
    3.脾肾两虚  脾之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运以助消化,肾阳不足,则导致脾阳不振,湿浊内聚,经行脾肾更亏,湿困脾阳而致经期大便泄泻。

    【诊断要点】
    1.根据每逢月经前或月经期出现大便溏薄或大便泄泻,经净后大便恢复正常进行诊断。
    2.需与慢性肠炎及其他肠道疾病作鉴别,可作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培养和肠镜检查等。

    【辩证分型】
    1.脾气虚弱  经前或经行大便泄泻,呈周期性的发病,轻者大便溏薄,重者大便清稀,每日2~3次,下腹隐隐作痛,或不痛,或肠呜,面色少华,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苔薄白,舌淡胖,脉迟缓无力。
    2.肝旺脾弱  经前或经行大便溏薄或泄泻,倦怠乏力,少腹、胸胁胀痛,腹痛即泻。苔薄白,舌淡,脉细而弦。
    3.脾肾两虚  月经前或经行大便清薄,或五更泄泻,面色晦黯,腰腿酸软,下肢畏冷,或脐中隐痛,小便清长。苔白滑,舌质淡,脉沉迟,或沉细。

    【分型治疗】
    1.脾气虚弱治法。健脾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0克  黄芪15克  炒白术12克  茯苓15克  桔梗6克  陈皮6克  炮姜5克  淡吴萸6克  淮山药12克  六神曲12克加减:经行量多者,加仙鹤草30克、花蕊石15克;腹胀者,加木香9克、积壳9克;纳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木香6克;脾阳虚甚者,加附子6克(先煎)。
    2.肝旺脾弱治法:抑肝健脾。方药:痛泻要方加减。
    炒白术12克  炒白芍9克  防风炭9克  陈皮6克  柴胡9克  吴茱萸3克  木香6克  茯苓9克  生姜3克  炙甘草3克加减:胁痛者,加郁金9克、八月札9克;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者,加女贞子9克、仙灵脾9克、佛手片9克;苔腻者,加川朴10克、枳壳9克、山楂炭10克。
    3.脾肾两虚治法:温肾健脾。
    方药:健固汤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12克  炒白术10克  茯苓12克  炮姜炭9克  补骨脂12克  肉豆蔻10克  巴戟天10克  肉桂5克(后下)炙甘草3克  大枣10枚。
    加减:大便久泻不止者,加河子9克、乌梅肉10克、禹余粮12克、煨肉果9克;月经失调,腰酸膝软者,加仙灵脾10克、巴戟天10克、怀牛膝9克;经量少者,加益母草12克、香附9克。

    【中成药】
    1.四神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肾虚泄泻者。
    2.香砂六君子九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
    用于脾虚泄泻者。
    3.暖脐膏  贴于脐部,用于寒证泄泻者。
    4.健脾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虚泄泻者。
    5.右归九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肾阳虚者。
    6.归脾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虚泄泻,伴月经失调者。

    【简便方】
    1.生姜5片、红糖30克,水煎,分2次服。用于寒泻者。

    2.白扁豆60克、红枣60克(去核)、黑糯米适量,煮粥。用于脾虚泄泻者。

    3.淮山药50克、糯米适量,煮粥服用。适用于脾虚及脾肾两虚者。

    4.制附块30克、糯米适量,煮粥。适于肾虚五更泄泻者。

    【其它疗法】
    体针  取足三里、肾俞、大肠俞等穴,温针或文灸,每日1次,每次选2穴,交替选穴。用于脾虚或脾肾两虚之泄泻。

    【注意事项】
    l.经行泄泻与体质虚弱有关,尤其是牌和肾虚弱者,因此平时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预防本病的发生。
    2.经行泄泻者少食油腻不消化食物。医生用药时尽量避免润肠、滑肠之药,如桃仁、胡桃肉、芝麻、杏仁、柏子仁等。
    3.经后可服健脾益肾中药调理,增强脾、肾功能,调整冲任气血平衡,能防止复发。
    4.对经行泄泻久治不愈者,或症状明显加重者,应考虑肠道病变可能,作大便常规、大便培养或肠镜检查等。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