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难病诊治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妇科
 月经病
 带下病
 妊娠病
 产后病
 外阴、阴道疾病
 子宫及盆腔疾病
 女性生殖器肿瘤
 妇科杂病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妇科杂病

阴吹

收藏

    【概述】
    妇女阴道中有气排出,籁籁有声,状如矢气,谓之阴吹。

    【病因病理】
    本病的主要病理是胃气下泄,不循常道,逼走前阻,其原因为:
    1.肠胃枯燥  阳明阴液不足,肠胃枯燥,腑气欠通,胃气下泄所致。
    2.中气不足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运行无力,腑气失循常道。
    3.肝气郁滞  七情内伤,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谷气不循常道。
    4.饮停中焦  素有痰饮蓄聚,蟠居中焦,浊邪相干,谷气下泄所致。

    【诊断要点】
    1.妇女阴道出气有声,状如矢气者为阴吹。
    2.本病要注意与阴道直肠瘘管相鉴别,应进行阴道和直肠镜检查。

    【辩证分型】
    1.肠胃枯燥  阴吹有声,咽干且燥,大便燥结艰行,腹部胀气。舌苔黄腻,脉弦滑。
    2.中气不足  阴吹频发,面色皖白,气短乏力,无力排便,小腹下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3.肝气郁滞  阴吹出声,心情抑郁,胁腹作胀,大便不通。苔薄白,脉弦细。
    4.饮停中焦  阴吹气出有声,心下痞满,心悸不寐,渴不饮水。苔白腻,脉细滑。

    【分型治疗】
    1.肠胃枯燥治法:润燥通便。
    方药:麻仁九加味。
    火麻仁10克  枳壳10克  党参10克  制大黄10克  元参10克  麦冬10克  生地10克2.中气不足治法:补中通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10克  黄芪10克  升麻10克  柴胡3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炒积壳10克  肉苁蓉10克  茯苓10克  肉桂3克3.肝气郁滞治法:疏肝理气通便。
    方药:柴胡疏肝饮加减。
    柴胡10克  枳壳10克  芍药12克  甘草6克  香附9克  川芎6克  瓜蒌仁10克  桃仁12克。
    加减:肝郁化火,加芦苔12克,或龙套丸。
    4.  饮停中焦治法:化痰燥湿,健脾和胃。
    方药:橘半桂苓枳姜汤加减。
    橘皮  6克  制半夏  10克  桂枝  6克  茯苓  10克  枳实10克  全瓜蒌15克  生姜3片  炙甘草6克  郁金10克。

    【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中气不足之阴吹者。
    2.逍遥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肝郁之阴吹。
    3.麻仁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肠胃枯燥,大便干结之阴吹。

    【简便方】
    1.生大黄5克,泡水饮服。

    2.蛇床子9克、黄柏6克、吴茱萸3克,布包,泡水,坐浴洗。

    【其它疗法】
    取迎香穴,留针20分钟。或用两手按压迎香穴。

    【注意事项】
    1.本病之特征为阴中有气排出,如转矢气之状者。但须与生殖器瘦如阴道直肠瘘相鉴别。阴道直肠瘘大都因难产胎头压迫阴道后壁及直肠过久所致,也可因会阴三度裂伤未缝合或缝合但未愈合,或缝合时缝线穿透直肠黏膜,感染后形成瘘管。临床上有瘘管形成者,大便可积于阴道中,形成阴道不清洁及感染。通过阴道窥诊或触诊可明确诊断。
    2.要预防本病之发生,必须注意调节肠胃功能,保持气机升降衡常,运化有序,大便通畅。平时须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忌生冷、辛辣煎傅刺激之品。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