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难病诊治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妇科
 月经病
 带下病
 妊娠病
 产后病
 外阴、阴道疾病
 子宫及盆腔疾病
 女性生殖器肿瘤
 妇科杂病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妇科杂病

腹部手术后肠黏连

收藏

    【概述】
    妇产科手术后出现大便不畅或大便不解,便秘数日,下腹部胀痛拒按,呕吐,发热等症状,腹部听诊肠鸣音消失或高亢J线透视下腹部有液平线,此为手术后肠曲黏连所致。相当于中医的“腹痛”和“便秘”。

    【病因病理】
    手术所伤导致肠管气机阻滞,发生黏连j或因手术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累过度导致肠黏连或梗阻。肠管黏连之后,胃腑、肠道升降失司,而产生诸症。

    【诊断要点】
    1.病史  近期或远期内有下腹部手术史。
    2.症状  经常下腹部胀痛,有时阵发性绞痛,大便排出后腹痛减轻。如出现便秘、腹胀、呕吐,下腹部胀痛拒按,甚至可见肠型。腹部听诊肠鸣音消失或高亢。
    3.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时盆腔内无明显肿瘤。
    4.物理和实验室检查B超或X线摄片可提示为是肠黏连或肠梗阻,病程较长者应作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查。
    5.与肠穿孔、急性阑尾炎、卵巢肿瘤扭转、黄体破裂等鉴别。

    【辩证分型】
    1.气滞  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部胀痛,食后腹部胀痛痞满尤甚,肠呜便秘,忧郁寡欢,胸胁作痛。苔薄腻,舌淡红,脉弦。
    2.血瘀  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部胀痛,痛甚于胀,痛有定处,大便秘结。苔薄腻,舌质黯,脉涩或弦。
    3.热结  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胀痛,大便燥结,口干溲赤,心烦不宁,甚至呕吐胆汁。苔黄干,舌稍红,脉弦滑数。
    4.寒凝  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部冷痛且胀,得热稍舒,大便难,脘痞胀,呕痰涎。苔白腻,舌质淡,脉弦紧。

    【分型治疗】
    1.气滞治法:理气导滞通腑。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10克  六神曲9克茯苓9克  芒硝6克(冲)木香9克  小茴香6克  青皮9克  泽泻10克加减:腹胀甚而拒按,叩诊呈鼓音者,加槟榔12克、大腹皮12克;呕吐者,加生姜5片、苏梗12克;
    便秘不解者,加炒莱菔子15克、桃仁9克;发热者,加金银花9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川朴12克。
    2.  血瘀治法  活血化瘀通腑。
    方药  桃红承气汤(验方)。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12克  厚朴9克  麦冬12克  芒硝6克(冲)败酱草15克加减:腹胀,叩诊呈鼓音者,加木香9克、槟榔12克、乌药10克、路路通12克;恶心呕吐者,加苏梗12克、姜半夏10克、鲜姜汁20滴(冲)、淡吴萸5克。
    3.热结治法:清热导滞通腑。
    方药:凉膈散加减。
    薄荷3克(后下)连翘9克  栀子10克  竹叶9克  黄芩9克  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冲)路路通12克  木香10克  石斛15克  败酱草12克加减:发热便秘者,加金银花9克、丹皮12克,去败酱草;呕吐黄水者,加左金丸  9克(包煎)或川连3克、吴萸5克。
    4.寒凝治法:温中降浊通腑。
    方药:吴萸承气汤(验方)。
    吴茱萸9克  姜半夏10克  陈皮6克  沉香末3克(冲)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12克  芒硝6克(冲)小茴香6克加减:寒盛者,加附子9克(先煎)、厚朴12克、郁金10克;神疲倦怠,精神萎靡者,加党参15克、苍术  12克。

    【中成药】
    1.番泻叶  每次3~5克,泡茶频饮。有通便泻下功能。
    2.更衣丸3~6粒,顿服。用于热积便秘。
    3.枳实导滞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肠黏连者。
    4.木香槟榔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或水煎服。用于气滞者。

    【简便方】
    1.青木香3~6克,泡茶,治肠黏连。或用新鲜柑橘皮10~20克,泡茶,术后常眼,可预防肠黏连。

    2.木香12克、枳壳12克、路路通15克,水煎服。用于术后大便不畅,下腹胀气或胀痛者。

    3.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木香10克、枳壳12克,水煎,浓缩至100毫升,保留灌肠。灌肠时动作宜轻,不可粗暴。也可将上药肛门缓慢滴入,以疏通肠管,解除黏连或

    【其它疗法】
    1.电针  取穴:足三里、天枢。针刺得气后接G一6805型电脉冲治疗仪,使用连续波,频率为150~180赫,电流强度由小到大,以病人能接受为宜,每次持续治疗30分针,每日2~3次,以病人排气为止。
    2.耳针  取穴:大肠、胃、交感、神门、三焦、腹、肝。每次在上穴中选择3~5穴,常规消毒后,用毫外直刺,行强刺激,留针30~50分钟。

    【注意事项】
    1.为了防止腹部手术后肠黏连和肠梗阻的发生,在术后3~4天内必须促使病人排气,术后12~24小时即服术后排气汤: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冲)、枳壳15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15克、炙甘草3克,煎100毫升,少量频服。有排气止痛、预防感染的作用。
    2.手术时尽量保护肠曲,减少对肠曲的刺激,手术中各残端组织尽量包埋,避免毛糙。
    3.术后早翻身,尽早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4.如出现梗阻不能缓解,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