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内科
 呼吸系统
 常见症状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及精神系统
 结缔组织疾病
 新陈代谢疾病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见症状

泄泻

收藏

    【概述】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泻出如水。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可见与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或功能性腹泻等。临床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病因病理】
    泄泻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主要为感受六淫之邪,但其中以寒湿暑热等因引起的较为多见,湿邪关系最大,其次为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内因则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肝肾因素所引起的泄泻,也多在牌虚基础上产生。
    病理变化为外邪侵袭脾胃,致脾胃升降失司,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其次为过食肥甘,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或为饮食过量,宿食内停,损伤脾胃,传导失职,升降失调,而致泄泻;平素脾胃虚弱,复因情志失调,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若劳倦内伤,久病缠绵,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或年老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脾失温煦,则运化失常,而致泄泻。

    【诊断要点】
    1.排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
    2.可伴腹痛肠鸣,暧气食少等症。急性起病可有发热。
    3二大便常规可以正常,也可见少量红、白细胞。

    【辩证分型】
    1.寒湿(风寒)侵袭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伴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外感寒湿或风寒之邪,侵袭肠胃,或过食生冷,牌失健运,升降失司,清浊不分,饮食不化,传导失职,故大便清稀;寒湿内盛,肠胃气机受阻,则腹痛肠鸣;寒湿困脾,则脘闷食少;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乃风寒外束之征;苔白腻,脉儒滑为寒湿内盛之象。
    2.感受湿热(暑湿)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苦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或夏令暑湿之邪伤及脾胃,传化失常,故泄泻腹痛;肠中有热,故泻下急迫;
    湿热互结,故泻而不爽;湿热下注,而见肛门灼热,粪色黄褐而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3.食滞肠胃症状: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院腹痞满,暧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苦垢浊或厚腻,脉滑。
    证候分析;饮食不节,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常,故腹痛肠鸣,院腹痞满;宿食不化,则浊气上逆,故暧腐酸臭;宿食下注,则泻下臭如败卵;泻后腐浊外泄,故腹痛减轻;苔厚腻,脉滑是为宿食内停之象。
    4.肝气乘脾症状: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平时多有胸胁胀痛,暧气食少。舌淡红,脉弦。
    证候分析:七情所伤,情绪紧张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侮脾,牌失健运,故腹痛泄泻;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故胸胁胀满,暧气食少;舌淡红,脉弦是为肝旺脾虚之象。
    5.脾胃虚弱症状: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院腹胀问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溏泄;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故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之物,大便次数增多,久泻不止;脾胃虚弱,气血来源不足,故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乃脾胃虚弱之象。
    6  肾阳虚衰症状: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甚,故腹部作痛,肠鸣即泻(又称五更泻);泻后则腑气通利,故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肾阳气不足之征。

    【分型治疗】
    1.寒湿(风寒)侵袭治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方药:藿香正气散为主方。
    蕾香9克紫苏9克白芷6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陈皮9克半夏g克厚朴6克大腹皮6克甘草3克大枣5枚随症加减:表邪较重者,见发热恶寒,可加剂芥9克、防风9克,以增疏风散寒能力;湿邪偏重者,症见胸闷,腹胀,尿少,肢体倦怠,可加苍术6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以健脾除湿,淡渗分利。
    2.感受湿热(暑湿)治则: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
    黄芩12克黄连3克葛根15克茯苓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金银花12克随症加减:若热偏甚者,可加连翘9克、黄柏9克,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功;挟食滞者,加神曲9克、山植9克、麦芽12克,以消食化滞;如湿邪偏重者,症见胸腹满问,苔黄腻,可加苍术9克、厚朴6克、陈皮9克,以燥湿宽中;感受暑湿,则可加藿香9克、荷叶9克、香薷12克、扁豆衣9克,以清暑化湿。
    3.食滞肠胃治则: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为主。
    山檀9克神曲9克莱菔子12克茯苓15克陈皮9克半夏9克连翘12克随症加减:食积化热者,加大黄9克(后下)、枳实9克,通因通用,以消导积滞,清利湿热;伤于生冷者,可加于姜6克、肉豆蔻9克,以温中散寒。
    4.肝气乘脾治则:抑肝扶脾,理气止泻。
    方药:痛泻要方为主方。
    白术12克白芍12克防风9克陈皮9克柴胡9克茯苓12克制香附9克甘草3克随症加减:脾虚甚者,见脘腹不舒,神疲乏力,加党参12克、淮山药15克、扁豆12克,以益气健脾;胃纳不佳者,可加木香9克、砂仁3克,以芳香醒脾。
    5  脾胃虚弱治则:健脾益胃,助运止泻。
    方药:参菩白术散加减。
    党参12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淮山药15克扁豆12克莲子肉12克生薏苡仁15克砂仁3克桔梗3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腹中冷痛,手足不温者,可加附子9克(先煎)、干姜6克、肉桂3克,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脱肛者,可加黄芪15克、升麻9克、柴胡9克,以益气升提。
    6.肾阳虚衰治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九加味。
    补骨脂12克肉豆蔻12克吴茱萸3克五味子6克炮姜6克获菩15克白术12克随症加减:畏寒肢冷明显者,可加附子9克(先煎)、干姜6克,以温阳散寒;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者,可加黄芪15克、党参12克、河子肉9克、赤石脂9克,以益气健脾,固涩止泻。

    【中成药】
    1.香连丸  每次3克,每日3次,吞服。功能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泄泻。
    2.藿香正气软胶囊  每次4粒,每日3次,吞服。功能芳香化湿,用于感受外邪而致泄泻。
    3.健脾丸  每次12粒,每日3次,吞服。功能益气健脾,用于脾虚泄泻。

    【简便方】
    1.生姜、陈茶叶各9克,水煎服,连服数次,可用于水泻。

    2.鲜藿香叶、鲜荷叶、鲜扁豆叶各10克,捣汁,温开水冲服。适用于暑湿暴泻。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穴,热证、实证用针刺,寒证、虚证用艾灸温针,有止泻作用。取下脘、大横、气海、足三里等穴,每日1~2次拔火罐可温肾健脾止泻。适用于虚寒泄泻。
    热敷法:粗盐500克铁锅内急火炒燥,包布热敷脐部、腰背部,可温中止泻。
    食疗法:山药鱼汤:淮山药300克、河鱼1条(约250克),加适量调料一同煮汤,功能健脾建中,益气止泻。
    刮痧法:取脊柱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可消食导滞止泻,适用于伤食所致泄泻。
    醋蛋疗法:生姜50克捣碎取什,在姜计中打入鸡蛋1只,加香醋15毫升,搅匀后慢慢服用,功能消食化积。

    【注意事项】
    1.泄泻应及时诊治,以防转为慢性,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症。
    2.注意饮食,勿过食油腻肥甘,忌生冷不洁食物。
    3.注重自我保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