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内科
 呼吸系统
 常见症状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及精神系统
 结缔组织疾病
 新陈代谢疾病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结缔组织疾病

白塞病

收藏

    【概述】
    白塞病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反复发作和缓解的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口腔黏膜溃疡和外生殖器溃疡二联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与细菌、病毒感染,药物过敏,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白塞病以女性多见,主要发病年龄在16~40岁,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如累及心脏大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者,其预后则与受累脏器及其严重程度有关。白塞病属中医的“狐惑病”范畴。

    【病因病理】
    白塞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为素体阴虚内热,外因为感受热毒之邪,致蕴毒化腐,瘀热内盛而为病。
    病理变化为素体阴虚内热,复感热毒之邪,蕴结于内,燔灼营血,化腐成瘀,上蚀眼口,致眼口溃烂;
    下损二阴,致二阴溃烂。久则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正虚邪恋,气血俱亏测血瘀痰结,溃疡难愈。

    【诊断要点】
    1.口腔黏膜复发性溃疡,前房积脓性虹膜炎。
    外阴或生殖器溃疡等,或伴关节疼痛、皮肤结节性红斑等。
    2.血沉加快,血清C一反应蛋白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  阳性。

    【辩证分型】
    1.热毒炽盛症状:恶寒发热,口、眼、二阴赤烂,皮肤红斑明显或痤疮,烦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毒之邪,与正交争,则恶寒发热;
    热毒播灼,血热化腐,上蚀眼口肌肤,下损二阴测见日、眼、二阴赤烂,皮肤红斑或痤疮;热毒伤津,则烦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舌红,苔薄,脉滑数,均为热毒炽盛之征。
    2.肝肾阴虚症状:两国干涩赤痛,口舌生疮,二阴溃烂,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或失眠盗汗。舌红少津,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内炽,心肝火炎,则两国干涩赤痛,口舌生疮,五心烦热;虚热充斥,下及二阴,则二阴溃烂;肝肾阴虚,虚阳上扰测头晕耳鸣;脑髓失充,则健忘;肾虚于下,则腰膝酸软;虚热内迫,则失眠盗汗;舌红少津,苔薄或无苔,脉细数,均为肝肾阴虚,虚热内盛之征。
    3.脾肾阳虚症状:口腔及外阴溃烂,但无明显红肿,巳疼痛较轻,或小腿散在结节隐痛,伴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搪薄,腰膝酸软,下肢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
    证候分析:病程迁延,阳证转阴。脾肾阳虚,血行瘀滞,化腐蚀肌,则口腔及外阴溃烂,阳虚势减,故无明显红肿,且疼痛也轻;阳虚痰凝血瘀,则小腿结节隐痛;脾阳虚弱,健运失常,则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肾阳虚衰,温运失司测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下肢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征。
    4.气血两虚症状:口、眼、二阴、皮肤溃疡此起彼伏,难以收敛,伴头晕目花,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易汗,少气懒言等。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证候分析:邪恋日久,气血两虚,正不胜邪,则溃疡此起彼伏,难以收敛;清气不升,血不上荣,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血失充,神失安养,则小心悸失眠;肺脾气虚测神疲乏力,易汗,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均为气血两虚之征。

    【分型治疗】
    1.热毒炽盛治则:清热解毒,泻火护阴。
    方药:甘草泻心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生甘草9克黄芩12克黄连5克栀子9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9克紫花地丁15克玄参12克随症加减:热盛汗出、口渴者,加石膏30克(先下)、知母9克,以清热生津;关节疼痛,皮下红斑者,加生地15克、丹皮12克、忍冬藤15克、秦艽12克,以凉血通络;大便干结者,加大黄6克(先下),以泻热通腑。
    2.肝肾阴虚治则:滋补肝肾,活血解毒。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枸杞于15克菊花9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9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黄柏9克丹参12克当归12克随症加减:目赤肿痛甚者,加青葙子12克、夏枯草12克、草决明12克,以清泻肝火;外阴溃疡肿痛甚者,加龙胆草9克、虎杖15克,以清化肝经湿热;女性患者月经不调者,加白芍12克、川芎9克、益母草15克,以活血调经。
    3.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通阳活血。
    方药:肾气丸合理中丸加减。
    附片9克肉桂粉3克(兑服)熟地12克山药15克山茱萸9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炮姜5克炙甘草5克当归9克炒蒲黄15克(包煎)随症加减:溃疡色淡不敛者,加黄芪30克、鹿角片12克(先煎),以益气补阳,生肌敛疡;浮肿甚者,加猪苓15克、薏苡仁30克,以加强淡渗利水;便据日久者,加补骨脂12克、肉豆蔻6克,以温肾固肠。
    4.气血两虚治则:益气补血,解毒敛疮。
    方药:八珍汤加减。
    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金银花12克连翘15克玄参12克随症加减:血虚甚者,还可加阿胶9克(烊冲)、大枣10枚、鸡血藤15克等,以养血;疮疡肿痛明显者,加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以加强清热解毒;关节疼痛、皮下结节红斑者,加秦艽12克、桑枝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以祛邪通络,化瘀散结。

    【中成药】
    1.雷公藤片  每次1~2片,每日3次。
    2.锡类散  少量外敷于溃疡处,每日数次。

    【简便方】
    1.黄芩9克、黄连3克、蒲公英30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次。适用于白塞病急性发作期。

    2.金银花、野菊花各9克,泡水代茶,每日多次冲饮。适用于白塞病口腔溃疡者。

    【其它疗法】
    外治法:阴部溃疡,可取苦参、大黄、黄连各30克煎汤熏洗,每日1次。肛门溃疡,可用雄黄15克,研末,放瓦片上加热熏之。也可用锡类散、珠黄敬外敷口腔及阴部溃疡处。
    注射法:徐金注射液(含徐长卿、金雀根各2克),每支Zml,每日  2次,每次1支,肌注,3周为1疗程。
    针灸疗法:选穴合谷、肺俞、内关、少冲、风池、足三里等。以泻法,每次留针15分钟。

    【注意事项】
    1.白塞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中医强调整体辨治。
    2.发病时注意保持溃疡面的清洁,避免劳累过度及情绪刺激。
    3.平时应重视祛除发病诱因,如预防感染,避免药物过敏,戒烟酒,忌食发物及辛辣刺激之品。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