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内科
 呼吸系统
 常见症状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及精神系统
 结缔组织疾病
 新陈代谢疾病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消化系统

胃下垂

收藏

    【概述】
    胃下垂是一种内脏下垂的疾病。它是指站立时,胃的位置低于正常,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轻度者多无症状,严重者可有上腹部不适、或胀痛。饱胀感、暧气、纳差、排便异常等症状特征。现代医学认为与腹压减弱、体型瘦长、隔肌悬吊力差及隔胃韧带松弛等多方面的病因有关。胃下垂属中医的“胃痞”、“腹胀”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病位在胃,与脾、胃等脏腑有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升清、主四肢肌肉。因先天元气不足,或因久病体虚,元气虚衰所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血乏源,肌肉失于充养,中气虚陷,升举无力引起本病;或因素体阳虚而脾阳不振;或因素体阴虚而胃阴虚亏。

    【诊断要点】
    1.上腹部不适、饱胀感、站立久及劳累后加重,或见腹胀痛、嗳气、恶心、纳差、腹泻、便秘或交替性腹泻便秘。严重者可有心悸、低血压、站立性昏厥等。
    2.肋下角常小于90度。
    3.X线胃肠钡餐检查有肯定诊断价值。特征为无张力型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髂嵴连线以下。

    【辩证分型】
    1.中气下陷症状:脘腹痞满,或坠胀不舒,劳累后尤甚,倦怠乏力,纳谷不馨,嗳气频频,面色少华,形体消瘦。
    苔薄白舌淡,脉濡细或缓弱。
    证候分析:脾虚则中气下陷,故有脘腹痞满,甚则坠胀不舒,劳累后尤甚;脾虚则运化无权,可有倦怠乏力,纳谷不馨;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嗳气频频;气血生化乏源,肌肉失养,故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苔薄白舌淡,脉濡细或缓弱为脾虚之象。
    2.脾阳不振症状:脘腹闷胀,时有隐痛,久站或劳累后尤甚,畏寒喜暖,得温则问胀隐痛减轻,纳差,呕恶,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细缓弱。
    证候分析:脾之气阳不振,升举无力,气虚下陷则见脘腹闷胀,时有隐痛,久站或劳累后尤甚;脾阳不足则畏寒喜暖,得温则问胀隐痛减轻;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谷不化可有纳差,呕恶,便塘;舌淡胖,苔薄白,脉细缓弱为啤阳不振之象。
    3.胃阴虚亏症状:脘腹胀满,烦闷不舒,食后和劳累后尤甚,口渴喜饮,口苦且臭,或有干呕,便秘,口唇干燥色红。舌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脾虚气陷,故有院腹胀满,烦闷不舒,食后和劳累后尤甚;胃阴不足,虚热内生,故阴津亏少有口渴喜饮,口苦且臭;胃失和降,则可有干呕;
    阴津不足,肠道失润,则有便秘;口唇干燥色红,舌红少苦,脉细数为胃阴亏虚之象。

    【分型治疗】
    1.中气下陷治则:益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9克薏苡仁30克当归9克柴胡6克升麻6克葛根15克佛手9克陈皮9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纳谷不馨者,加鸡内金6克、神曲9克、山楂12克,以助消化;腹胀、暖气甚者,加枳壳12克,以加强理气功效。
    2.脾阳不振治则:温阳举陷。
    方药:理中九加味。
    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干姜9克肉桂9克柴胡6克升麻6克木香6克佛手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痛甚者,加高良姜9克、香附12克,以温中止痛;纳差者,加鸡内金6克、神曲9克,以助消化;呕恶者,加姜竹茹,以降逆止呕;便溏者,加山药、薏苡仁各15克,以健脾止泻。
    3.胃阴不足治则: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
    北沙参12克石斛9克麦冬12克生地12克玉竹9克柴胡6克升麻6克芦根30克火麻仁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于呕者,加柿蒂9克、刀豆子12克,以降逆止呕;便秘甚者,加郁李仁15克,以润肠通便;口苦者,加黄芩9克,以清胃泄热。

    【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  每次4.5克,每日3次。
    2.养胃冲剂  每次1包,每日3次。
    3.枳术丸  每次6克,每日3次。

    【简便方】
    1.太子参9克,红枣10枚,加水适量,入砂锅。

    武火烧开,文火炖30分钟。嚼参、食枣、饮汤。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感冒、经期暂停)。

    2.山药30克、生薏苡仁30克,共煮,空腹用。

    3.人参30克、黄芪50克、白酒500毫升,共入瓮中封固,1月后可供试用。早晨饭后服10毫升,每日1次。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关元、中极等,用平补法;亦可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用灸法。
    食疗:
    (1)肥大乌雄鸡  1只,膛内塞入生黄芪30克,缝肚,入砂锅,放清水,文武火炖极烂。空腹饮汤食肉,分日食尽。
    (2)乌雄鸡肝1具切片、生姜1片(切末)、粳米50克,熬粥至稠熟,空腹饮用,每日1次。
    (3)兔肉100克切块,用盐、酒、姜末,加山药粉30克拌匀,隔水炖烂食用。
    (4)猪后蹄1只、人参15克、葱姜适量,加清水入砂锅,文武火炖烂食用。
    必要时可以胃托辅助治疗,给予蛋白合成制剂以增腹腔内脂肪,加强腹肌张力。

    【注意事项】
    1.患者应加强腹肌锻炼,增强腹肌张力。
    2.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饥饱无度,以防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胃下垂;控制茶水摄入量,切忌一次饮用大量茶水;每日可饮少许黄酒,以鼓舞气血上行,但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肝病、乙醇过敏者禁服。
    3.本病大多数预后良好。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