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人会出现视物模糊、视野中心区黑点或斑块,视物变形等一种或多种症状,进而导致阅读、驾车困难和无法看清他人面容,虽然尚有部分 视力,可以用余光观看周围世界,但是这种症状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这主要是由于视网膜负责 视力和中心视野的“黄斑”出现了病理改变,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因此叫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简称AMD)。
在西方国家,AMD是造成50岁以上年长人士失明的首要原因。我国有关专家于1989年、1992年和1994年进行了3次AMD流行病学调查,50-59岁发病率为3.66%-5.50%,60-69岁发病率为6.04%-11.19%。尽管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病有上升趋势,但是公众对AMD的认识和关注度仍很低。一项国际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成人中只有2%认为AMD是50岁以上人致盲的主要原因,82%的受调查者并不熟悉AMD。
AMD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有几个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年龄是唯一一个已经明确的危险因素。此外,研究表明: 女性可能患病的倾向是 男性的2倍;白种人较黑种人和黄种人更容易患病; 高血压或心血管 疾病、家族史、眼部虹膜颜色浅、晶体混浊、无晶体和远视、吸烟、长期暴露于蓝光和阳光、类胡萝卜素水平较低等均为危险因素。
黄斑变性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约占80%。脂类物质和钙质在黄斑下的一层膜上堆积形成黄白色的斑点,称为软性玻璃膜疣。它们阻碍氧到达视网膜,使病变加重,以至于造成部分失明。虽然湿性AMD只占约20%,但是在65岁以上的AMD患者中有80-90%严重的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都是由湿性AMD——新生血管性黄斑变性引起的。它表现为视网膜下增生的异常血管渗漏或出血。约有10-20%的干性AMD也可能发展成为湿性AMD。
湿性AMD虽然较严重,却有治疗办法。而目前对于干性AMD,尚没有确定的有效治疗方法,只有营养干预等建议性的预防方法。湿性AMD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它是被眼科界公认为最难治疗的 疾病之一。目前有激光光凝法、放射治疗、手术、经瞳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和抗新生血管生长类药物治疗等方法,其中大范围的随机临床研究证实激光光凝法和光动力疗法是两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光动力疗法是治疗渗出性老年黄斑病变的创新疗法,其中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可用于治疗已出现典型的中心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老年性黄斑病变患者,并能维持或改善视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眼科专家指出,当单只眼睛受新生血管病变的影响时,视力下降引起的症状和体征通常不被人们察觉,直到疾病处于进展期或另一只眼睛也受累后,患者才去就诊。因此早期检测、诊断和治疗AMD对于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心视力、预防失明非常重要。40-64岁的人群最好每2-4年进行一次常规眼科检查,65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1-2年进行一次。(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