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妊娠与维生素药物应用
维生素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大多数维生素均以与有关物 质或同效维生素的混合物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它们在体内可以相 互转换。有的需经代谢才能转化为活性形式。
维生素的每日最低需要量,是能够保护正常人免于发生维生 素缺乏症的最低量。推荐的每日膳食中维生素允许量,是高于最 低需要量2~6倍的水平。水溶性维生素的每日允许量是0.5微 克~100毫克。对遗传性代谢缺陷疾病有效的需要量要增加10~ 1000倍,由于维生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给予适当剂量的维生 素,可以有效地得到治疗。
如果超量使用维生素,使用剂量是每日允许量的20~600倍, 或日使用量高达100毫克~5克,这种大剂量应用,既不能纠正维 生素的代谢缺陷,也不能治疗维生素吸收、转运或利用方面的遗传 性异常。如脂溶性维生素A和维生素D,剂量高于每日允许量的 10倍就可发生毒副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实际上也可以产生毒副 作用。维生素的毒副作用还可由于制剂中的杂质所引起。
在应用维生素的允许量时,杂质不会产生毒性作用,但当超过允许量数十 倍乃至数千倍时,可产生毒副作用,这是超量使用维生素的另一种危险。
41.产褥期的子宫有何特点?
当胎盘排出后,子宫体即收缩至儿头大,呈前后略扁的球形,重约1公斤,约17厘米×12厘米×8厘米大小,宫底在脐下1~2横指。产后子宫各对韧带呈松弛状态,因此子宫极易移位,特别在产后第1天当膀胱充盈时常易将子宫向上向右推移,直至右肋下。以后随着子宫肌纤维迅速变小,水肿及充血消退,子宫逐渐缩小。产后第1天子宫底在耻骨上12~15厘米,5天时在耻骨上7~10厘米,12天入盆,在腹部已不能触及。子宫的重量在产后第1周未减至500克,第二周未减至350克,8周时恢复到正常子宫的重量,即“60~80克,产妇要注意观察产后子宫收缩情况:产后14天内,子宫收缩时可从腹壁外摸到又圆又硬的子宫体,同时产妇感到下腹痛;如果子宫收缩不好,则宫体软而不具体,阴道出血量也较多。要注意宫腔是否有积血,可按摩宫底,把积血排出。
42.产褥期子宫内膜有何变化?
胎盘和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外部与子宫壁分离而娩出。留下来的海绵层则厚薄不一,遗留的蜕膜组织的表面部分经过玻璃样及脂肪性变,然后从恶露中排出,基底部则经过再生而形成新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在产后10天宫腔内其它部分均有新生的子宫内膜生长。
胎盘剥离的子宫创面收缩很快。开始时的直径约为7.5厘米,为一突出的毛糙面。14天时直径缩到35毫米,6周后直径约24毫米,仍稍突出,但表面不粗糙。
产后阴道排出的分泌物内含有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及粘液等,称为恶露,恶露分为三种:产后最初3~7天为“血性恶露”,量多、色鲜红,含血液、小血块和少量坏死的蜕膜组织;以后逐渐变成“浆液性恶露”,其颜色较淡,内含血液较少,但含有大量宫颈和阴道排泄液以及细菌;产后2周左右,变成“白恶露”,其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蜕膜细胞、表皮细胞和细菌,呈淡黄色、量少。”恶露一般在产后3~4周干净。产妇每天要注意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若恶露色污或有臭味,则提示有感染情况,必须及早诊治。
43.产褥期的子宫颈有何特点?
在分娩结束时前壁较薄,皱起如袖口,松弛,水肿,呈紫色,1厘米厚,3~6厘米长。 18小时内很快缩短,变硬,恢复正常形状。第3天时能容2指,12天时仅能容1指,内口关闭。产后四周外口关闭。但颈口形状由原来的圆形(未产型)变为磺裂型(己产型)。
44.产褥期的外阴与阴道有何特点?
分娩后处女膜因撕裂而成残缺不全的痕迹,为处女膜痕。会阴受压迫撕裂或产时切开,而有充血和水肿。阴道壁粘膜皱壁消失,弹性松弛,阴道口哆开;盆底周围组织松软,2~3周后才逐渐恢复。在产褥期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对于内衣、内裤和床垫要勤洗勤换,月经纸和月经垫要尽可能作到消毒。宜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如外阴有伤口者,每次大便后也应进行擦洗。若会阴伤口肿胀疼痛,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会阴伤口如已感染化脓,要及时扩创引流,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45.产褥期的月经,排卵及乳房有何变化?
月经一般在产后6周复潮,但哺乳产妇月经及排卵都恢复较迟。
分娩后2~3天乳房增大,变坚实,局部温度增高,开始分泌乳汁。
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降,生乳素增加,使乳腺开始分泌。凡触动乳头、婴儿啼哭声,一定的时间及其它与哺乳相结合的条件等,都能成为泌乳的条件刺激因素。一般说,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与乳腺的发育成正比,但也与产妇营养、健康和精神状况有关。
46.什么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
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肾炎、结核病、重症肝炎;或母亲产时、产后出血过多,有严重的贫血;母亲患有其它急性传染病等情况下,母亲如坚持喂乳,既影响婴儿健康,又会加重产妇机体的负担,不利疾病的痊愈,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若母亲患感冒发热、婴儿呕血、便血或喂奶后严重呕吐者,也应暂停哺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产后 1~3天内,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哺乳时,胀大的乳房会压迫心脏,更加重心脏负担,所以不宜哺乳。
在停止哺乳期间,要注意按时将奶汁吸出来,不要使乳房过胀,不然就会反射性地引起泌乳分泌减少或回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