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1月14日讯 作为基本消费品和具有保障性的医药类产品,并不会直接卷入金融危机,但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包括原料药生产在内的医药产业很难不受牵连
今年前8个月原料药出口形势可谓一片大好,但是否可以据此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原料药出口影响甚微?
乐观者表示,全民对 医药健康的需求不会因金融危机的到来而改变,健康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悲观者则认为,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中国原料药出口或会出现大幅下滑。
反应不一
白云山化学制药厂某区域经理李建向记者分析:目前情况看,头孢拉啶等老牌抗生素原料药和制剂的销售受影响并不大。“而且伴随新医改、《基本药物目录》等政策的出台,相信这些普药类产品未来几年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会进一步扩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李建持相同观点的企业不在少数。但也有一些贸易公司似乎不太乐观。“上半年情况还好,但下半年我们接到的订单少了20%左右,不知明年怎样,大概也不会十分理想。”深圳安成药业有限公司商务经理朱瑜说。
供职于南京冠华贸易有限公司进口部的邵凯则认为“可能不止减少20%”。“我接触到的贸易公司下半年的情况都不十分乐观,订单减少量在40%左右。”
事实上,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的是房地产和汽车等领域,作为基本消费品和具有保障性的医药类产品并不会直接卷入危机,但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医药行业很难独善其身。
由于健康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制药业成为目前金融风暴中受影响较为有限的行业,从国内外多数医药企业的三季报看,并未因金融危机出现明显的盈利下滑。但衰退效应或会滞后3~6个月。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以往出现经济衰退时,医疗保健支出会出现短暂上涨,随后便急剧下滑。美国医疗团体协会主席Donald Fisher也曾表示,经济危机来临时,医疗保健领域真正遭受打击一般要滞后3~6个月。
影响渐显
“今年前8个月对中国药品进口额最高的20个国家中,印度为负增长,为-4.22%,韩国仅为3.55%,日本为15.37%,主要就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这几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幅度较大。”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分析道。
她指出,进入9月,特别是10月初欧洲CPHI结束后,部分出口型企业明显感觉到订单咨询量下降,而在以往,进入10月便开始接受12月的订单生产,但现在某些产品特别是维生素、抗生素类出现了订单减少的现象。
“而且回款周期有的已从原来的30~60天拖延到180天,这多少也与需求方观望的态度和资金周转受阻有关,与前段时间过度的采购和销售也有关联,未必一定与金融危机有关,但这是不是一种信号,值得警惕。”吴惠芳说。
她进一步分析说,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的影响有所警惕。因为我国出口过多依赖欧美及亚洲的印度、日本和韩国等,而这些国家都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
美国金融危机不断向世界各国蔓延,先是影响到欧洲,现在已到俄罗斯、日本和韩国。韩日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很多企业的盈利都靠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一旦欧美市场出现问题,与这些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资金关系的企业难免不受牵连。亚洲这次虽然不像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那样处于风暴中心,但周边的越南、韩国以至巴基斯坦和印度,都相继出现股市泡沫,现在外贸也开始大幅下滑,从而影响对华医药贸易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