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黑心棉加工窝点:五斤重棉被只放1斤“料”
昨日上午,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公安局东城分局合作,出动20余人,一举端掉了分别位于樟村新围与寮步泉塘的两个较大“黑心棉”加工窝点。记者随行而访,在其中一窝点目睹了一床床“内容丰富”的棉被生产过程。
早上9时许,大队出发至樟村新围一被称为“黑心棉加工村”的地方,随即分散进入事先踩点过的7个加工点。此处有多幢出租给外来人居住的砖房,楼梯几乎都没有扶手,楼层看似摇摇欲坠,屋内充盈着细微的棉絮。据其中一来自温州的老板说,他“从事”棉被加工已经有近20年,自14岁就开始到河北弹棉花谋生。去年来到东莞雇了两个人加工“黑心棉”,该老板说,在棉花中夹杂一点布料、旧棉花会更暖和。
当外观看似无异状的棉胎被拆开时,可见到里面塞满了一团团不同颜色的布料、海绵、发黑了的棉花,该老板说:“一床棉被四五斤重,我只放1斤多的‘料’。”技术监督局的人员问他是否知道符合什么标准的棉花才能投入生产,他茫然地摇摇头;再问他是否知道黑心棉会对人体呼吸道造成伤害,他又摇摇头。当技监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废旧棉絮纤维过短会使人体呼吸梗塞引发呼吸道疾病时,该老板固执地说,他盖了几十年“脱胎换骨”的棉被一样健康无碍。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一般的加工点一天可生产30床被子,有的加工点设备好可日产五六十床棉被,最多时有百余床。加工后的棉被一般售价在12—13元之间。基于东莞外来打工者众多,收入并不富裕,天气冷时便宜的棉被竟有不小的市场空间。
据悉,经查处后的黑心棉都将被销毁,提供出租屋给黑心棉加工设点的屋主也将被追究一定责任。技监局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共查处“黑心棉”3000多公斤,以黑心棉为原料的棉被成品达860多件。
(金羊网)
|
(2003-01-0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