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文 版    
 
x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企业大全 产品供求 医药站点 产品展示 项目技术 人才中心 医药论坛 医药展会
       综合信息 | 科技与生产| 分析预测 | 新药动态 | 法规文件 | 公告通告 | 国际药事 | 企业动态 |
 
专 题 信 息   
      ·化学原料药
      ·医疗器械
      ·药包材
      ·制药机械
      ·植物药
 
 
 首页 >> 医药资讯 >> 科技与生产      
关键字:
 
   科技与生产
浙江严厉查处苍南“黑心棉”


    1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苍南县部分企业、地下作坊生产、销售“黑心棉”的问题进行了曝光。此事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代省长习近平,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吕祖善连夜作出批示,要求当地政府立即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严肃查处,从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坚决制止“黑心棉”流向市场;同时要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当晚10时,苍南县组织质监、公安、工商等部门和有关乡镇、村居干部共260人,对龙港和宜山等地用再生纤维生产“黑心棉”的重点区域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捣毁了3个地下加工窝点,当场查获“黑心棉”成品35件,依法对2名不法加工业主进行了传讯。 

    最近半年以来,苍南县对当地制售“黑心棉”行为给予了打击,立案40起,查获的劣质品货值达30多万元。但一些地下企业和家庭作坊受利益驱动,仍在地下生产和销售用工业废料制作的“黑心棉”。此次被媒体曝光后,当晚苍南县党政主要领导立即召集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传达省市领导的批示精神,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干部连夜查处“黑心棉”窝点。今天上午,县里又召开县长办公会议,进一步研究整治方案,决心采取强有力措施,严厉查处“黑心棉”,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据悉,近期该县将对几个重点乡镇进行排查整治,并进一步发动和组织有关部门、乡镇开展拉网式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生产销售“黑心棉”的企业和小作坊将一律予以关闭,并没收制作材料及设备;对有关责任人将依法作出严肃处理。同时,该县加强了对运输业的管理,切断“黑心棉”的运输渠道,以杜绝“黑心棉”外流。

    新闻背景:央视曝光苍南“黑心棉”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进入冬季,棉衣棉被的质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为此,记者近日前往浙江絮棉制品集散地之一的苍南县进行暗访。在这里分布着许多絮棉制品的小型生产企业,这些小企业大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为了对这里生产的棉衣棉被质量有个初步了解,记者从龙港镇一户专门制作棉被的家庭作坊里花18元钱买来了一条棉胎。当记者拿回去剪开这白白的棉胎外套才发现,里面竟是黑乎乎的黑棉花,还散发着刺鼻的臭味。记者随后又回到这家作坊里,作坊主坦承棉被里填充的是劣质的絮棉制品,也就是俗称的“黑心棉”。

    据介绍,这些“黑心棉”的原料都是企业里的油花、破布、下脚料等工业废料以及从外地收购来的生活垃圾,是作坊主派人专门到各地收回来的。在龙港镇还有专门销售这些原料的市场,购买回来以后再用开花机将这些原料打碎,开松,经过反复几次的加工就制成了“黑心棉”。当地人将这一生产过程叫做“开花”。

    在苍南县宜山镇的珠西村,许多生产絮棉制品的家庭作坊门前都砌有大池子,一位作坊主告诉记者,这些池子是用来给收购来的废破布料褪色的,他家的大池子里放满了各种废破布料,颜色已经褪掉。旁边堆满了已经褪好色的布料。作坊主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池子一天可以对600斤布料进行褪色。那么这些破布褪完色作什么用呢?另一位作坊主告诉记者,这些布料经打碎开花后做成白棉花,做成棉被胎芯。在珠西村,村中的公路两旁摆满了正在晾晒的褪色布料,许多家庭作坊都在从事布料褪色、加工白棉花的生意。这些褪过色的废水和药水被直接排到了河中,河水都被染成了黑色。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些白棉花和黑棉花的原料来源和危害,记者随机从一些家庭作坊购买了一些棉胎、棉被和毯子,拿到北京市纤维检验所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里面填充的白棉花和黑棉花,都出自于纺织工业废料,全都不符合国家标准,均属于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黑心棉”。

    针对一些地方“黑心棉”生产泛滥猖獗的势头,浙江省纤维检验所近期也在杭州市场展开了对棉衣棉被等絮棉制品的监督抽查,抽查范围涉及杭州市区的小商品市场,零售商店,家用超市,抽查中不但发现了用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直接开花的黑棉花,而且也发现了白棉花。浙江省纤维检验所副所长翁宏力说:“有一批有比较严重隐患的生活垃圾混入棉被以后,与人体直接接触,有可能产生一些呼吸道方面、皮肤病方面的疾病。”浙江省质量监督部门表示,他们将对此加大打击的力度。
 (浙江在线)  

(2003-01-06)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010010